源乾曜
唐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进士出身。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监察江东。景云中,迁谏议大夫,出为梁州都督。开元四年(716),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逾月而罢。八年,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进侍中。时权势之家多任京官,子弟亦不外任。其子三人为京官,请出二人,由是公卿京官子弟出外者百余人。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等同时秉政,不与争权,持禄保身,唯诺署名,无所参议。后迁太子少傅,卒年七十余。
唐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进士出身。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监察江东。景云中,迁谏议大夫,出为梁州都督。开元四年(716),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逾月而罢。八年,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进侍中。时权势之家多任京官,子弟亦不外任。其子三人为京官,请出二人,由是公卿京官子弟出外者百余人。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等同时秉政,不与争权,持禄保身,唯诺署名,无所参议。后迁太子少傅,卒年七十余。
约1816—1856清广西平南人。地主出身,武生员。早年入拜上帝会,毁家附义。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攻克永安(今广西蒙山)后,封春官正丞相。三年率军西征,克安徽桐城、舒城,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四
见“疏勒”。
书名。清郭伦撰。六十八卷。纪传体晋史。其中世系一卷,本纪三卷,内纪一卷,志八卷,列传四十一卷,十六国录十四卷。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其体例与旧史不同处,是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另立“世系”,不
元世祖皇后。弘吉剌氏。至元二十年(1283)进为皇后,继察必皇后守大斡耳朵(宫帐)。世祖年高患风疾,相臣常不能见,故得预朝政。生子铁蔑赤。
书名。清胡寿颐撰。作者湖南益阳人,清末官部曹。是书为日记。稿本。九册。记事起于光绪二十年五月(1894.6),迄三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内容多写其生活琐事。戊戌年日记仅有数处涉及变法事。
清嘉庆十年(1805),分上海、南汇二县地置。治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隶松江府。1912年改为县。
1882—1925美国人。大学教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开始研究中国印刷史,曾两次来华搜集资料。第二次来华在安徽宿州北长老会工作十二年(1911—1923)。1923年返美,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947—1000北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初名肩愈,字绍先,号东郊野夫;后更名开,字仲涂,号补亡先生。少好韩愈、柳宗元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开宝进士。太宗攻太原,灭北汉时,曾随同督运八州军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分洪、江等州置,治星子县。属江南西路。南宋绍兴初改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江西星子、都昌、永修、安义等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路。
唐代碑刻。题为“唐右神武将军史继先墓志”,建中元年(780)徐浩撰文并书,殷仲容书额。史继先,本姓阿史那氏,后突厥默啜可汗孙,墨特勤子。天宝初归唐。碑文载后突厥诸汗名号颇有异于他书。然碑已残缺,字多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