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器
陶瓷名词。又称珐华器。一种运用低温色釉装饰、类似于琉璃的器皿。主要产于山西,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中期以后。胎与琉璃器相同,釉的配方亦大体相同,惟助熔剂不同,法华器以牙硝为助熔剂。山西所制法华器大多是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等。
陶瓷名词。又称珐华器。一种运用低温色釉装饰、类似于琉璃的器皿。主要产于山西,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中期以后。胎与琉璃器相同,釉的配方亦大体相同,惟助熔剂不同,法华器以牙硝为助熔剂。山西所制法华器大多是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等。
官制用语。指担任较低官职者带或领较高级的散官。北魏末孝武帝曾下诏禁止卑官带领大夫及员外散骑常侍等正员以外的高级散官,只可加散号将军。如愿任散官者,则免去其有实际职权的官职,不能兼得。
东晋浙东剡县(今浙江嵊州西南)人,字子言,道号辅正先生。马朗弟。与兄同奉道教,曾于许黄民处受《上清经》。后以保经有功,被封为道教六代宗师上清仙卿。
官署名。西晋武帝时改秘书署置,属中书省,管理艺文图籍。以秘书丞为长官,称中书秘书丞,其属有秘书郎、校书郎等。永平元年(291)罢,改置秘书寺。
史籍对宋桂西羁縻州县中壮族村民的总称。据《桂海虞衡志》载,羁縻州县中,除土官贵族外,“余民皆称提陀,犹言百姓也”。《赤雅》亦云:“土目称其酋曰布伯,谓其百姓曰提陀。”“提陀”之中,有峒丁、田子甲、马前
引又作媵。蒙古语,意为“媵臣”,即后妃公主、贵族妇女的随嫁人户。
289—340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元规。明穆皇后兄。善谈论,好庄老。为镇东将军司马睿西曹掾,转丞相参军。以讨华轶功,封都亭侯。元帝即位,拜中书郎,累迁中领军。明帝时为中书监。王敦反叛,时
书名。明末清初孙承泽撰。二十卷。记载明代畿辅人物,始于洪武,迄于崇祯。以地系人,存其事迹。特详于御珰抗节之士,寓有褒贬之意。
即“甘麻剌”。
一作善甫。元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官江浙行省提举。以作曲驰名。有杂剧《风光好》、《红衣怪》、《玩江楼》等五种。
①西汉置。治今宁夏固原县。为安定郡治。东汉属安定郡。三国魏废。十六国前赵复置,为朔州治。北魏太延二年(436)改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复置县,为原州、高平郡治。西魏末改为平高县。其城险固,汉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