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鎔经
清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芸阁。同治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西。先后任事于长宁、贵溪、上饶、新建等县。光绪三年(1877)选授安徽太平府知府。八年调补安庆府。次年擢安庐滁和道,旋升授广东按察使。十年兼署两广盐运使,总理驻粤防御法军的彭玉麟军营务。十一年授云南布政使,旋调广东布政使。
清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芸阁。同治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西。先后任事于长宁、贵溪、上饶、新建等县。光绪三年(1877)选授安徽太平府知府。八年调补安庆府。次年擢安庐滁和道,旋升授广东按察使。十年兼署两广盐运使,总理驻粤防御法军的彭玉麟军营务。十一年授云南布政使,旋调广东布政使。
中医术语。有多种含义。(1)广意之伤寒。为外感热病的总称。如《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2)狭义之伤寒。为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病变。如《难经·五十八难》谓:“伤寒有五,有中风,有
书名。唐僧齐己撰。系己门徒收集,五代孙光宪编。成书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十卷,诗八百十篇。原书已佚。明时有柳佥抄本传世。《四部丛刊》影印明精抄本。
元代诸王封号,授兽纽金印。至顺元年(1330)懿璘质班(宁宗)受封。
又称崇禹、戎禹、伯禹、大禹。一说名文命,号高密,姒姓,鲧之子。奉舜命继鲧治理洪水,以疏导方法平水治土,发展农业,在外十三年,终于成功。因功大,继舜位,为夏朝第一代王。建都之地有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镇)
官名。金置,为*宣徽院副长官,协助左宣徽使掌宣徽院事,秩正三品。
①明、清时称元末贾鲁疏浚的黄河河道。故道起自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东经山东曹县西南、河南民权县东北,又经商丘市北、虞城县南,又东南经夏邑县和安徽砀山县之间,东流经萧县北,至今江苏徐州市北与当时的会通
南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灵舒,一字续古。登淳祐三年(1243)乡荐,终于布衣。能诗,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多尖新刻画之作。著有《西岩集》(一作《苇碧轩集》)。
即“爱古斯”。
?—525北魏广平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人,字伯绪。宋弁子。少自员外郎迁给事中。时胡太后临朝,因阿附宠臣元叉,诬告清河王怿,事发,被黜为燕州昌平郡守。及元叉专权,征为散骑侍郎。寻除冠军将军、洛州刺史,
1852—1906日本人。1885年任参谋本部一部部长,嗣后任陆军大学校长、陆军省军务局长。甲午战争时任大本营留守参谋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台湾总督。两年后回国历任陆相、内务相兼文相。后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