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远
五代时濮州范县(今河南范县东南)人,字潜夫。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改名昭。曾预修《旧唐书》及《后唐庄宗实录》、《后唐明宗实录》,著有《纪年录》、《武皇以来功臣列传》。入宋,为吏部尚书。著有《名臣事迹》。
五代时濮州范县(今河南范县东南)人,字潜夫。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改名昭。曾预修《旧唐书》及《后唐庄宗实录》、《后唐明宗实录》,著有《纪年录》、《武皇以来功臣列传》。入宋,为吏部尚书。著有《名臣事迹》。
藏籍对元代在前藏、后藏所设十三个万户的总称。元沿金制,全国均设万户官职。内地诸路万户为军职,分属各行省而总辖于枢密院;藏族地区各万户则军民通摄,分属各宣慰司而总辖于宣政院。前藏、后藏各万户,始置于至元
?—353或作张道、冉遇。晋人。原为冉魏豫州牧。永和七年(351),以许昌(今属河南)等城降晋安西将军谢尚,拜镇西将军。尚不能抚绥,遂叛,命其部将据洛阳,攻仓垣,使北伐晋军不得进。后为前秦苻雄所俘,以
①今指河南洛阳北邙山。《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玉田北山”。杜预注:“北山,洛北芒也。”②指关中平原北面诸山。《史记·河渠书》:郑国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③指今新疆天山。《汉书·西域传》:“自车师
?—558南北朝时人。隐于江陵(今湖北荆州)百里洲。衣食居处,均似苦行僧。后入荆州,居汶阳高安之紫石山,以道术自命。北齐天保二年(551),侯景遣军攻梁湘东王萧绎于江陵,乃集诸蛮弟子八百人助绎,击败景
书名。(1)记春秋时宋国史事。见《墨子·明鬼下》。(2)南朝梁王琰撰。二十卷。记南朝宋一代史事。编年体。已佚。
1837—1892清蒙古土默特右旗(今辽宁北票)人,乳名哈斯楚,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出身贵族世家。自幼好学,通蒙、汉、满、藏文,蒙汉古典文学造诣亦深。自同治九年(1870)始,继其父旺钦巴勒志续写《大
1693—1742清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字孟班,一字骏骧。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初入值南书房,督陕西、顺天学政。雍正九年(1731)擢奉天府尹,取消杂派,严禁属吏中饱渔利。时内务府欲拨退圈地,
书名。明末清初王夫之撰。分《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正》、《离合》等七篇,末为《后序》。为政论著述之一。竣稿于顺治十三年(1656)。旨在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引古筹今,探讨明
清官买官销之余盐。雍正时因松江、台州、温州三府盐场产旺,余盐多私漏。乃发帑银八万,交场员收买或委官管理收发。将所收帑盐,尽销本处渔户、蜇户。亦准引商、帑商运往他处销售,各照科则纳课外,输经费银一、二、
书名。明文秉撰。八卷。记明崇祯时事迹,为编年体杂史。文秉以为谥法“杀身成仁为烈,临难不屈曰正”,应改崇祯谥号为“烈宗正皇帝”,故以名书。所记党争,镇压农民军,明清关系及经筵讲官等事较为翔实。条目篇章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