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
指较精细的苎麻布。此名始见于清代文献。苎麻纤维的利用,起于新石器时代,大致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夏布一直是中国的大众衣料,至宋元后渐被棉织物取代,仅作为夏服和蚊帐而留传。穿着透气性好。组织以平纹为主。按其精细程度,又称为苎布、絟布、緆布、缌布、緰布、繐布(或练子)及服琐(或绫布)。精细的苎麻布可与丝绸媲美,仅供贵族享用。
指较精细的苎麻布。此名始见于清代文献。苎麻纤维的利用,起于新石器时代,大致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夏布一直是中国的大众衣料,至宋元后渐被棉织物取代,仅作为夏服和蚊帐而留传。穿着透气性好。组织以平纹为主。按其精细程度,又称为苎布、絟布、緆布、缌布、緰布、繐布(或练子)及服琐(或绫布)。精细的苎麻布可与丝绸媲美,仅供贵族享用。
书名。清刘锡鸿撰。二卷。光绪年间刊行。刘氏曾任光禄大夫,故名。是书所辑奏议、公牍涉及洋务和中外关系文字不少。其中《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等折在当时影响颇大。
即“完颜永蹈”。
乘驿凭信。清制,凡官员兵役因差驰驿者,给以邮符,内按规定填有应给夫马车船之数,并凭此向沿途驿站领取廪给、口粮。邮符有勘合和火牌两种。
湖泊名。在今蒙古国西北境。东汉永元元年(89),窦宪追击北匈奴诸部至此海。
官署名。隋以后,民部(唐贞观后改户部)四司之一。详“仓部(1)”。
即“刘崇②”。
西夏官位。在诸王位下,中书、枢密位上。有德师、国师,皆与上等司等位。
1620—1691明末清初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蕉林。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始降李自成,继降清。顺治十年(1653)官礼部右侍郎。十三年晋兵部尚书。后因郑成功入长江进至江宁,以防范失措,引咎降级。圣
官名。战国秦置。守塞小吏。一说为官爵之名。秦爵多以左、右为名,如左庶长、右庶长、左更、右更之类,皆其例。
见“十二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