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佛教经典。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简称《坛经》。记载中国佛教神宗六祖慧能的语录和事迹。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版本:(1)慧能弟子法海辑录,一卷,五十七节,不分品,即敦煌写本。(2)唐惠昕改编的《六祖坛经》上、下二卷,分十一门,即南宋刻本。(3)北宋时未署编撰人的《六祖大师法宝经曹溪原本》一卷,十品,即元刻本。明有重刻本。(4)元宗宝改编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十品,即为后世的流通本。中国佛教徒著作仅此一种被尊奉为“”。以“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为宗旨,宣称“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提出“三十六法对”(指天与地、日与月、动与静、清与浊、生与灭、体与用等三十六对范畴)作为传教的重要方法,谓“若人问法,出语尽双,皆取法对”,即要折中两边,不能偏于一边。为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经典。

猜你喜欢

  • 王体乾

    ?—1640明顺天昌平(今属北京)人。万历时入宫为宦官。熹宗初,掌尚膳监印,迁司礼监秉笔。以媚客氏、魏忠贤,得掌司礼监印,朋比为奸。崇祯初定“逆案”,被革职抄家。后瘐死。

  • 阿离合懑

    1070—1119金女真完颜部人。乌古迺第八子。年十八,参与征讨诸部有功。与宗翰等推戴阿骨打即皇帝位。为国论乙室勃极烈。预修金朝谱谍。提倡农耕,改革以马殉葬等旧俗。为开国功臣之一。

  • 截票

    见“串票”。

  • 段肃

    一作殷肃。东汉初人。官弘农功曹史。曾与刘歆、扬雄、晋冯、冯衍等续撰《史记》。

  • 时病论

    书名。清雷丰撰。八卷。因专论四季不同时令之常见外感病,故名。丰,字少逸,福建浦城人。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初刊于光绪十年。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

  • 保宁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阆州置。治阆中县(今县)。属广元路。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等县地。二十年改保宁路,旋复为府。明清属四川省。辖境扩大,清时增有今广元、剑阁、巴中、平昌、通江、南江、苍旺

  • 信丰守城记事略

    书名。清吴秉衡撰。一卷。吴氏咸丰四年(1854)冬任江西信丰知县,后署饶州知府。两地先后均被太平军围攻。此编记其与太平军对抗事。详于信丰,略于饶州,故名。咸丰九年成书。通行本为光绪十一年(1885)高

  • 张文瓘

    606—678唐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字稚圭。原籍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举明经,补并州参军,为长史李勣所重。历水部员外郎、东西台舍人。乾封二年(667),擢东台

  • 笑道论

    书名。北周甄鸾著。时武帝重儒崇道抑佛,曾集百僚道士沙门于大德殿议三教优劣。天和五年(570)二月十五日,甄鸾上《笑道论》三卷,借用《老子》“下士闻道大笑之”之义,指斥道家方术诳惑百姓之言行,共三十六条

  • 发社

    清代对生员降级处分之一种。清初沿明旧制,岁考生员行六等黜陟法,然视明更繁密,增发社一项。即岁考列五、六等者由县学降入乡社学,曰发社。道光以后,发社名目渐废除。详“六等黜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