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战国行政区划。诸侯列国于边地设置郡一级行政机构。初时郡比县小,其后郡大于县。《鹖冠子·王铁》: “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史记·韩世家》:“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以郡辖县。


古代行政区划名。1、郡比县级别低。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在边境设郡,面积虽比县大,但人口比县少,地位比县低。《左传·哀公二年》:“(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杜注:“《周书·作雒篇》:“千里百县,县有四郡。”

2、郡比县高一级。战国时郡大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其注。)遂形成郡县两级制。西汉成帝改郡守为太守,郡尉改称都尉。东汉后期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属州管,为州下的行政区。十六国和南北朝州郡滥置;隋大业年间改州为郡;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宋改郡为府,其后无闻。

猜你喜欢

  • 郡夫人

    命妇封号名。宋朝置,以封执政、东宫三太、文武二品、御史大夫、六尚书、两省侍郎、太常卿、留守、节度使、诸卫上将军、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之妻。徽宗政和二年(1112),规定执政以上官之妻始得此封。

  • ①周朝王畿内行政区划名。五百家为一鄙。《周礼·地官·遂人》: “五鄙为鄙。”② 周朝王族子弟和公卿大夫的食邑、采邑。《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郑玄注: “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

  • 吏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吏部长官。职掌同尚书。

  • 乌台

    官署台,即御史台(御吏府)。汉代御史府多柏树,其上多乌,故称御史府为乌台,或乌府。参看“乌府”条。

  • 森本堪布

    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为达赖宫中之官。员额一人,随侍达赖起居,其对下对外的权力甚大。民国时期沿置。

  • 工部分司

    见“工部榷关”。

  • 通进银台司

    官署合称。宋朝置通进司掌收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阁门京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以进御,然后颁布于外;银台司掌收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督其淹缓,兼领发敕司。设知司官二人,以

  • 京畿卫戍总司令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京畿卫戍总司令部的主官,见“京畿卫戍总司令部”。

  • 卫军

    卫将军的省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下》:“统卫军张贺度、征西张良、征虏石闵等,率步骑十万讨之”。亦指卫大将军。《晋书·慕容垂载记》: “遣其征西慕容楷、卫军慕容麟”。时慕容麟为卫大将军。

  • 文籍院监

    官名。渤海国官,文籍院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