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考绩

考绩

国民党政府对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依照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十一月四日公布的《考绩法》规定,公务员考绩分为年考和总考两种。年考是对公务员每年政绩的考核,一般分两次于六月份与十二月份分别举行,前者称为初核,后者称为复核,均由公务员的直属长官执行,按考试院颁发的表格中的各项标准对下属公务员进行考评,详细记载于表中,并加注评语,然后将考绩表密封送铨叙部审查。铨叙部于每年年终将各次考绩表审查完毕,评定公务员的等级,并分别决定奖惩。总考是对公务员的年成绩的综合考核,在第三次年考时进行,由各机关的长官负责,依照总考绩表的要求详细填写,加上评语,拟定公务员的等次,密封后送铨叙部,由铨叙部核定。对公务员的考绩,以其平时的工作、学识、操行三项作为标准,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学识与操行各占二十五分,平时工作成绩占五十分,根据总分核定公务员考绩的等级。八十分以上者为一等,七十分以上者为二等,六十分以上者为三等,五十分至五十九分者为四等,四十分至四十九分者为五等,四十分以下者为六等。总考则以九十分以上者为第一等,八十分以上者为第二等,七十分至七十九分者为第三等,六十分至六十九分者为第四等,不满六十分者为第五等,五十分以下者为第六等,不满四十分者为第七等。考核成绩以六十分为及格,但若平时工作成绩不足三十分者亦为不及格。

猜你喜欢

  • 总指挥

    军事指挥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各路军总司令”。

  • 廉升

    金代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凡以廉察而升者,称为廉升。

  • 月奉

    奉,通俸,又称俸禄,就是官吏的薪水、工资。古代官吏的级别用多少石谷表示,如二千石、六百石、三百石。但实际给的谷数比官级的石数少,而且多是给一半钱、一半谷或米。月奉,就是每月实得的谷数。《后汉书·百官五

  • 纠察在京刑狱

    见“纠察在京刑狱司”。

  • 官寺

    官署,衙门。《汉书·元帝纪》: “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颜师古注: “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官署。《汉书·孔光传》:“奸轨放纵,盗贼并起,或攻官寺,杀长吏。”

  • 提头关

    官名。为天朝典官,掌头关的稽查与税收事务。参见“提中关”。

  • 长秋宫

    本为皇后所居宫名,也用来代指皇后。《后汉书·皇后纪》:“永平三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遂立为皇后。”

  • 计吏

    见“上计吏”官名,汉置,为“主计吏”的简称。战国时期和秦汉两朝,郡守和王国相每年要把本郡本国的人口、钱粮、赋税、垦田、盗贼、狱讼等“计划”预先送朝廷,到年终再总结汇报执行情况,这执行情况的汇报本子称“

  • 副催长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以及钱粮衙门等机构均置。位催长下,负责催办具体事务。自九品至无品级不等。

  • 宝儿赤

    即“博尔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