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署令

署令

官名。署之长官。秦汉至南北朝为列卿下属诸署长官泛称,品秩高低不等。隋唐五代之九寺、少府、将作、都水、长秋诸监、太子三寺下属各署均设,为各署长官。分上、中、下三等。隋朝初以上署令为正八品,中署令从八品上,下署令从八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上署令为正六品,中署令从六品,下署令正七品。唐朝上署令从七品下,中署令正八品上,下署令正八品下。明洪武初,太常寺所属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等各祠祭署均设,分掌各署事。二十四年(1391),改称“奉祀”。

猜你喜欢

  • 贵州道

    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吏部、太仆寺,上林苑监、内官、印缓二监,长芦盐运司,大宁、万全二都司,河间等十二卫,及

  • 永乐少府

    官名,汉置,为太后属官,俸中二千石,掌太后服御诸物及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后汉书·孝灵帝纪》:“司空唐珍罢,永乐少府许训为司空。冬十月甲申,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谋诛宦者,事泄,

  • 吴兵将军

    官名。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422)进攻南朝宋时置,以公孙表为之。以后主要统率江南籍士兵。《魏书·毛修之传》: “神䴥(428—431)中, 以修之领吴兵讨蠕蠕大檀,以功拜吴兵将军,领步兵

  • 互市监

    ①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于四方使署下置,掌互市,有监、副监。唐朝改隶少府监,每监,监一员、丞一员、价人四员,掌交易马驼驴牛等事;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为通市监。②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 回授

    官制用语。① 官员因功勋获一个以上爵位时,可申请将较低者转让给子弟。《周书·王勇传》:“(新阳郡公王勇)又论讨茹茹功,别封永固县伯,邑五百户。时有别封者,例听回授次子,勇独请封兄子元兴,时人义之。”②

  • 羽林前卫指挥使

    武官名。明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 以燕山中护卫改为羽林前卫,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以指挥使为主官,下辖千户所。

  • 总典群牧部籍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总领诸路群牧之事,长官为总典群牧部籍使。

  • 五服

    区别尊卑的五种等级服饰。《尚书·虞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安国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

  • 鲍人

    官名。周朝置。掌柔治韦草。见《周礼·冬官·考工记》。

  • 南中郎

    “南中郎将”的省称。即“南中郎将”的简称。详“南中郎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