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次长

次长

官名。民国设此官。中央各部除设部长之外,还设次长,相当今天的副部长,如政务次长,常务次长。


官名。南京临时政府始置,为中央行政各部的副首长,员额一人。北洋政府沿其制设,为简任官。其称号如外交次长、内务次长等。各部一般均设一人;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内务部设二人,旋裁去一人;二年(公元1913年)内务与财政两部各设二人;三年(公元1914年)内务、财政、陆军、交通四部各设二人,五年(公元1916年)内务与交通两部裁去一人;十六年(公元1927年)陆军部设四人、贴政部设三人,均兼署长。次年,又减陆军部次长为二人。国民党政府时,中央政府各部干部长之外,分设政务、常务两次长。又南京临时政府始设的参谋本部亦以次长为副首长。北洋政府与国民党政府沿置,见“参谋次长”。

猜你喜欢

  • 内侍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即中侍上士。隋朝修史,因避讳改称内侍。《隋书·酷吏传》:“(燕荣) 仕周为内侍上士。”

  • 武备库使

    官名。五代后梁置,掌兵器库藏之事。

  • 翊卫处

    北洋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沿清代成例设置,目的在于笼络蒙古王公。设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二月二日,在整个北洋政府时期一直存在。设都翊卫使一人,翊卫使四人,副翊卫使六人,翊卫官八人。就在京蒙古王公

  • 镇监

    官名。南朝梁、陈置,为朝廷派驻诸镇监察政务的官员。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流外三品蕴位。

  • 黑山校尉

    官名。东汉灵帝时置。《三国志·张燕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黑山诸部义军)大者二三万,小者不减数千,灵帝不能讨,乃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官名,东汉灵帝置。《三国志·

  • 王府奉祠正、奉祠副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奉祠所,置奉祠正一人,秩正八品,掌祭祀乐舞。其副职有奉祠副一人,秩从八品;属官有典乐一人。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奉祠副裁革。

  • 左知客押衙

    流外官名。宋置于开封府,掌招待宾客。

  • 侍卫司空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侍卫司官员,在侍卫司徒下。

  • 夏采

    ①《周礼》官名。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下士爵。掌丧事服饰羽毛。《周礼·天官·序官》郑玄注: “夏采,夏翟羽毛。《禹贡》: ‘徐州贡夏翟之羽’,有虞氏以为緌,后世或无,故染鸟羽象而用之,谓之夏采。”②

  • 人部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户部侍郎为之,为户部头司人部司长官,从五品。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为户部郎中。官名。隋初民部司的主官为民部侍郎,炀帝改诸曹侍郎为郎,后又改民部郎为人部郎,唐武德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