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朝请

朝请

①汉朝诸侯王列侯春秋两季朝见皇帝的制度。春曰朝,秋曰请。文帝时,吴王濞曾诈病不朝请二十余年。外戚定期朝见皇帝和太后,也称朝请。景帝时,窦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这是一种惩处。后代如晋朝等沿袭此制。亦泛指朝见、朝觐。宋朝规定,常参官每日上朝参见皇帝,六参官每五日一上朝参见皇帝,称为“朝觐”。②官名。汉代公卿高官年高德劭者,以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因以为官名。魏晋南北朝沿置,或省称“朝请”③散官号。隋唐以来有“朝请大夫”、“朝请郎”等。


官名。即奉朝请。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秋季朝见天子叫“请”。东汉罢省,三公、外戚、皇室、诸侯等老臣多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晋朝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为奉朝请。南朝为安置闲散官员,才成为正式官名。隋朝罢奉朝请,另置朝请郎、朝请大夫,作为文散官官号。历代相沿,直到元朝才废朝请郎,清朝废朝请大夫。唐朝的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吏部郎中》。

猜你喜欢

  • 左校司马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吴王夫差时吴国军队分中军、左校、右校。左、右两校各设司马。左校司马为左校军队的长官,掌其军政。《越绝书·外传吴王占梦》: “王孙骆为左校司马,太宰嚭为右校司马。”

  • 秘书佐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后加置,隶秘书省,置四员,从六品,为秘书郎副贰。官名。隋炀帝时置秘书佐郎,以为秘书郎的副职,唐废。

  • 中军将

    官名。又称“元帅”。春秋时晋国置。晋国军制分上、中、下三军,中军为全军中枢,设中军将,统帅全军。兼掌国政。上卿爵。《史记·齐太公世家》: “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 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

  • 起废

    任官制度。明朝保举官吏制度。指因过犯免官后,因急用人才而荐举擢用之法。明中叶以后间有用此法者。明代任用官员方式之一。官员因坐事斥免,因急才而荐擢者,称为起废。

  • 内阁典籍

    官名。清朝内阁典籍厅之办事官员。康熙九年(1670)改内三院为内阁后设。满、汉、汉军各二人。正七品。负责出纳文移及收贮红本、图籍等事项,并保管典籍厅关防。官名。清置,见“内阁典籍厅”。

  • 左卫都指挥使

    官名。元置, 见“右卫都指挥使”。

  • 币制局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附属机构。宣统二年(1910)改币制调查局设。掌币制改革事宜。置提调一人,帮提调二人。下设调查股、筹办股、稽核股、编译股及庶务处。各股置总会办一人主其事。官署名。中华民国置,掌管泉币

  • 治人官

    官名。南诏官,千家置一人。

  • 差次

    官爵尊卑的等级班次。《史记·八 《商君列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裴骃集解: “谓各随其家爵秩之班次。”

  • 廉帅

    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诸房并置,无定员,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