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支使

支使

官名。①唐朝节度使、采访使、观察使之属,置一人,掌分使出入,或掌表笺书翰。②宋朝即“观察支使”。


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等下属官员中有支使,其职与掌书记同,有出身的叫书记,无出身的叫支使,位在副使、判官之下,推官之上,为秘书、文书之类的官,掌表奏书檄等。见《新唐书·百官四下·外官》、《通典·职官十四·都督·掌书记》。

猜你喜欢

  • 厩苑啬夫

    官名,又名厩啬夫、厩苑官啬夫,秦汉时县属吏,主马厩,掌养马。参看“厩啬夫”条。

  • 鞄工中士、下士

    官名。《考工记》有鲍人。《说文解字》说:“鞄,柔革工也,从革,包声。《周礼》曰柔皮之工鲍氏。”北周依《周礼》置鞄工中士,正二命,鞄工下士,正一命。属冬官府司皮下大夫。

  • 二广

    春秋时楚王的亲兵组织。《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指楚王)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意指楚王的亲兵组织称为广,分为左右两部,合称二广。每广拥有的战车的计量单位为“卒”,其具体的数额是一偏的

  • 王府仓曹参军事

    官名。北魏始于诸王府置仓曹参军事;北周诸王府亦置,《隋书·皇甫诞传》记北周时皇甫诞曾任毕王府仓曹参军。隋诸王府与唐亲王府亦置此职。唐制员额一人,秩正七品上,掌禄廪、府膳、出纳、市易、畋渔、刍藁。

  • 典察右署

    官署名。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上林苑监十属署之。其置废、设官同“典察左署”,见该条。

  • 御船处管理大臣

    官名。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置御船处,管理奉宸苑、圆明园、清漪园御舟事务。主官为管理大臣,无固定员额;下设司员、笔帖式、司匠、催长、水手、网户等,掌承应皇帝游幸坐船事务。

  • 搜粟都尉

    官名。西汉武帝置。属大司农,职掌农耕及屯田事宜,不常置。官名,也写作騪粟都尉,汉武帝置,不常设,属大司农,掌征收军粮、在军屯中推行代田法。《汉书·食货志》:“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 御羞令

    官名。初属少府。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后属水衡都尉,有两丞。据《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御羞为地名,在蓝田,土地肥沃,多出御物可进贡者。御羞令即主其事。东汉省。官名,汉置,属水衡都尉,

  • 鸿胪卿

    官名。晋、南朝宋时为大鸿胪的别称。梁、陈由大鸿胪改名,有丞,掌朝会时赞导礼仪。梁九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鸿胪寺长官,三品。历朝沿置,亦称“鸿胪寺卿”。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唐高宗、

  • 殿内监

    官名。隋朝门下省殿内局长官,置二员,正六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殿内省长官,置一员,正四品。官名。隋初为殿内局的主官,炀帝时为殿内省的长官。唐武德初改为殿中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