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怯薜

怯薜

蒙古语番值宿卫之意,用以指代蒙古和元代的禁卫军。怯薛起源于辽金时期蒙古各部落,意即贵族的亲兵,此种亲兵既作卫队,亦作各种服役。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薜,称为大中军,成为劲旅。其人员中的大多数是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故怯薜的组建亦含有征调子弟入质以控制臣下的用意。怯薛分四番入值,故称四怯薛。每番三昼夜,护卫大汗,并在大汗斡耳朵中服各种杂役。怯薜之长称怯薜长,四怯薛长由太祖四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后裔世袭、怯薛人员称为怯薜歹,在宫廷服役的职务也是世袭的,称为怯薜执事。历朝皇帝死,其斡耳朵均保留一定数额的怯薜歹。入元以后,大都城和皇城的一般军事防御改由五卫亲军负责,但万余名怯薜歹仍予保留,待遇优厚。元代高级军政官员多由怯薜出身者充任,四怯薜长长期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官职。怯薜歹任官也不经吏部与中书省奏议,直接由怯薜长推举,皇帝直接任命, 称“别里哥选”。怯薛歹除蒙古人、色目人外,也有一部分是汉人、南人。汉族怯薜歹多是早期投奔元朝的汉族旧勋子弟。成宗以后就不再吸收汉人、南人入怯薜,作为朝宫的怯薜歹,仅保有宫廷执事的身份,须按规定日期入宫服役。

猜你喜欢

  • 刑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1403)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四人,正六品。下设照磨一人,正九品,司狱一人,从九品。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王国太医

    官名。西汉置,《史记·仓公列传》中提到有“齐太医”、“齐王侍医”,均为王国主医药之官。

  • 省参议会

    省民意机关。国民党政府在设省参议会之前,先有省临时参议会,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九月二十六日国民政府公布《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次年在一些省份陆续成立。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十二月五

  • 后司

    官署名。南宋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及长江沿岸诸军皆置,为审讯狱讼机构。狱讼皆由主帅判决,不经属官。光宗时,命精于刑律者兼管。宁宗嘉定五年(1212),命武举人主管。军事部门兼理司法机构。南宋初

  • 京兆主簿

    官名。汉置,属京兆尹,掌文书簿籍之事。《汉书·张敞传》记张敞为京兆尹时“使主簿持教告(絮)舜……。”

  • 御正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天官府御正司长官,正五命。周明帝武成元年(559)于其上置上大夫,遂降为副职。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以下大夫主司务,静帝大象元年(579)复置,仍在上大

  • 左右监门郎将

    武官名。隋炀帝时置,为左右监门府的主官,见“左右监门府”。

  • 给事郎

    官名。晋、南朝梁曾置,职掌不详,一说即给事黄门侍郎省称。隋高祖开皇六年(586) 尚书省吏部置,八郎之一,正八品上,为散官番直,常出使监察。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并取其名置于门下省,位黄门侍郎下

  • 度支部左丞

    官名。清末度支部职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左、右各一人,正三品,简任。掌佐理财政上一切重要事宜,经理本部各员进退升转及出入经费,兼管收发稽查处、译电所各事。

  • 金书铁券

    即“丹书铁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