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军幕府

将军幕府

佐助将军处理军务员职的总称。《史记·李牧列传》有“市租皆输入莫府”之语,索隐:“崔浩云:古者出征为将,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帟为府,故曰幕府。”将军幕府的员职,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令史等。长史秩千石,是幕府的总管,可以代表将军或单独行事;司马秩亦为千石,主兵,即在军事上为将军出谋画策或帮助将军调遣军队;从事中郎秩六百石,职参谋议,是属于参谋性质的吏员;掾属与令史是管理具体事务的,有些也起参谋作用,一般有二、三十人,可以统称掾、史或舍人,也可以其所领职务为称,如外刺、刺奸及部集、兵曹掾史、禀假掾史等。不同时期不同将军的幕府,其人数不一,多为随事而设;也有因人而设者,如《汉书·蔡义传》记蔡义“以明经给事大将军幕府。”以上是将军幕府僚属, 其领兵作战,有部、曲、屯等组织:将军所领军队分为部,部有校尉、司马(不设校尉的部只设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为其副职,其别营领属者,为别营司马);部下有曲,曲置军侯(副职称为假侯);曲下有屯长,每一屯长五十人;屯长之下则为什伍组织,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三国时期将军幕府略如汉制,魏二品将军,以骠骑将军为例,其幕府所属有军师一人,第五品;长史、司马各一人,第六品;从事中郎二人,第六品;正、行参军二人,(持节为都督者则置三人),第七品;门下督一人,第七品(其下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开府则置门令史一人);营军督、刺奸督、帐下督各一人,秩均为第七品;记室督一人,第七品(开府则置记室省事令史、閤下记室书令史各一人) ;部曲督,无固定员额,第七品;主簿一人);西东閤祭酒一人(开府则置功曹史、书佐各一人);户仓曹令史、属各一人(开府则置);兵铠士贼曹令史各一人;西东曹掾、令史、学事各一人(开府则置)。其二品以下诸将军,所属员职依次递减。晋与南北朝时,汉魏以来的一些重要的将军名号多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其开府为位从公者则置府僚,略如公府之制(参见“公府掾属”条);其领兵在外者,多为州刺史与郡太守的兼职,除州、郡行政属吏之外,另有军府的组织,称为州军府或郡军府,其员职略如军府之制(参见“州军府”、“郡军府”条),军府僚属并逐渐侵夺了州、郡行政属吏之权,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员吏。至隋遂废去地方行政系统的员吏,以军府僚属的员职,正式定为地方行政员吏,并废去郡一级建制,以州统县。于是本属军职的州司马,至唐代遂成为安置贬降的朝廷官员的闲职,而禁军、十六卫等军事系统的僚属则另有设置,与汉魏南北朝以来的幕府不同。

猜你喜欢

  • 太官献丞

    官名,汉置,掌贡物。《汉书·张汤传》:“元帝初即位,诏列侯举茂材,勃举太官献丞陈汤。”注:“苏林曰:献丞,主贡献物也。”按:《张汤传》作“太官献丞”,而《陈汤传》则作“太官献食丞”。官名。为西汉太官令

  • 京城善后协巡总局

    官署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设。掌京城警备、司法、公安及办理交涉事宜。辖文案、营务、发审三处及协巡局六、巡捕处六十二。置专职大臣一人,兼职大臣四人,以及提调、总办、会办、巡捕等官。二十八年撤销。

  • 由基司马

    官名。晋朝置,左、右卫将军所属三部司马之一,领禁军,下设督史。官名。晋置,为三部司马之一,取古代善射者养由基为名。《晋书·职官志》:“二卫始制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各置督史。”

  • 公使钱

    宋朝各路州军皆拨专款,以为宴请、馈赠官员赴任、罢官及入京往来费用,称公使钱。

  • 掌罪隶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罪隶一百二十人,掌管盗贼之家没入为奴者,以供官府役使。北周依《周礼》置掌罪隶中士,正二命;掌罪隶下士,正一命。掌役使罪隶(北周往往简取死罪犯,酿造毒药,责其每年供进),属秋官府

  • 内安乐堂

    宦官事务机构。明置,堂址在西苑金鳌玉桥西、星门迤北、羊房夹道,有掌司总其事。凡宫人病老或有罪,先发此处,待年久方再发往皇城外的浣衣局。

  • 四率

    官名合称。① 前凉张骏置。《晋书·张骏传》云张骏“赦其境内,置左、右、前、后四率官”。② 即“东宫四率”。

  • 都堂

    ①即“都省”,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尚书省总署之称。②宋朝百官集议之所。北宋前期设于尚书都省,凡典礼之事当议者,皆下诏都省传当议之官赴都堂集议,由判尚书都省事主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旧

  • 少司寇

    官名。春秋时宋、鲁等国置。宋国少司寇为执政之一,位在大司寇之下。《左传·成公十五年》:“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鲁国铜器《封孙它盘》有“鲁少司寇封孙它”等铭文。参见“司寇”。

  • 赏功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兵部置,掌民兵酬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