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宰辅

宰辅

① 对宰相、三公、执政等辅政大臣的泛称。《后汉书·李固传》: “时太后比遭不逆,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魏书· 王肃传》: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明、清亦作为对大学士的尊称。②太平天国后期翼王新设官职。设天台、地台、人台宰辅,各置左右。


宰相的别称。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为天子元辅,故称宰辅。《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宰辅五世,莫非公侯。”注:“自高祖至于孝武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后汉书·袁术传》:“(孙策与袁术书)使君五世相承,为汉宰辅。”《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诏曰: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

猜你喜欢

  • 辟置

    宋代授予官吏差遣的方式之一,即“辟差”,见该条。

  • 上嫔

    内命妇位号。北齐置,为皇帝之妾。《北史·后妃传上》所载《河清新令》以光猷、昭训、隆徽为上嫔,比三卿。

  • 司宪上士、中士、旅下士

    官名。见“司宪中大夫”。

  • ①君临一国的君主。殷、周最高统治者皆称王。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或历代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也僭称王。②官名。清朝有“总理学务王”、“议政王”、“辅政王”,详各条。③爵名。汉朝以后为爵位的最高一等,在公之上,多

  • 五城察院

    官署名。参见“五城御史衙门”。官署名。清置,亦称五城御史衙门,简称五城,属都察院。掌稽察京师地方。京师城内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城,每城设一御史衙门,均称“察院”,其长官为巡城御史,由科道中简派,满汉各一人

  • 稽察宗人府衙门

    即“稽察宗室御史处”。

  • 审计处总办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审计处的长官。见“审计处”。

  • 利用监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改资用库置。二十年罢,二十六年复置,升从三品。二十九年,升正三品。掌皮货衣物出纳。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升利用院,秩从三品。武宗至大四年(1311),复为监,正

  • 驾部给事中

    官名。北魏置,为派驻尚书省驾部曹监察政务、兼理曹事的内廷官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三品上。

  • 班次

    官场用语。官员朝见皇帝的次序,亦称班序。唐朝以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致仕官居上; 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 则文散居职事下,武散次之,勋官又次之; 官同者,异姓为后; 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