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官告院

官告院

官署名。五代后唐吏部置,掌官员告身文书所需绫纸、 ��轴、 朱胶等。 宋初属尚书省, 分设兵、吏、司封、司勋四司告身案,掌文武官、将校告身及封赠告身。置提举一人,以知制诰充任; 判院一人,以带职京朝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文武官告身归吏部,蕃官告身归兵部,封赠、命妇告身归司封,加勋、将校归司勋,遂废。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官告局,隶吏部,旋改属尚书省。五年,罢。大观元年(1107),复置官告局,隶尚书省左右司。三年,改属吏部。政和三年(1113),复旧名,设主管二员。南宋因之。金朝沿置,设提举二人,以吏部郎中、翰林修撰各一人充任,掌署院事。


官署名。宋置,属尚书省。掌文武官将校告身及封赠之事。长官有提举一人,以知制诰充任,判院一人,以带职京朝官充任。院的内部机构分兵部、吏部、司封、司勋四司告身案。掌吏兵勋封官告,以给妃嫔、王公、文武品官、内外命妇及封赠者,各以本司告身印印之。文臣用吏部,武臣用兵部,王公及命妇用司封、加勋用司勋。元丰改制后,官告院改属史部,四选皆用吏部印,惟蕃部则用兵部印记。主管官一人。以京朝官充任。所属有绫纸库,掌管填写告身所用的各种规格的绫纸。

猜你喜欢

  • 陵尹

    官名。春秋时楚国置。《左传·昭公十二年》:“陵尹帅师围徐以惧吴。”

  • 左詹事

    参见“右詹事”。官名,汉哀帝置,掌皇后、皇太后宫事。汉承秦制,置詹事,掌皇后、太后宫事,兼掌太子家事。成帝时省并大长秋,哀帝即位置左右詹事。《汉书·哀帝纪》:“尊定陶太后曰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各置

  • 官法

    官府治事之法度。《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官法,以正邦治”。郑玄注: “官法,谓职所主之法度。”

  • 中军师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曹操置,为丞相府重要僚属,位前、左、右军师之上。参议军国大事,并典刑狱。三国蜀亦置,无具体职掌。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丞相府僚属,位在左、右军师之上,参议军

  • 代尹丞

    官名。北魏代郡次官,协助代尹管理以京都平城为中心的代郡事务。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 津尉

    官名。管理河津渡口。北齐隶护军府,从九品上。隋初隶都水台(都水监),上津尉从八品,有丞二员; 中津尉正九品上,有丞一员。下津不置尉。炀帝大业三年(607) 后隶都水监舟楫署。唐朝改名“津令”。官名。掌

  • 谏坡

    谏议大夫别称。

  • 米仓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掌管米的收藏与保存,下设米仓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傅姆

    官名。北魏置。为后官女职,亦称“内傅母”,位在诸监之上。《王遗女墓志》: “又进尝食监。”“故超升傅姆焉,又赐品二。”(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四)。

  • 巡洋长江舰队统制

    官名。清末海军长官。宣统元年(1909)设。一人,正二品,海军副都统加海军正都统衔充。职督率巡洋、长江二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