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秦朝以前以嘉偶曰妃。后世渐专指皇帝之妾及太子、王侯之妻。《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说文解字注》:“妃本上下通称,后人以为贵称耳。”皇帝妃各朝名号繁多,称谓不一。参见各条。


1、在秦朝以前,嘉偶为妃,既包括国君之妾,也包括平民之妻。《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汉书·外戚传》:“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臣,父不能得之子,况卑下乎!”

2、秦以后,“”成为皇帝之妾、太子及王侯之妻的专用名称。不同的朝代,妾的多少和名称也不一样,除皇后之外,皆为妃。《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这“夫人”、“美人”等,都是“”。又《后汉书·皇后纪》:“改正后妃之制,贻厥方来,岂不休哉!”《汉书·外戚传·孝景王皇后》:“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就汉朝说,太子的正妻为妃,其良娣、孺子等皆为妾。同书《孝昭上官皇后》:“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在汉朝,王妃也称王后。《汉书·高五王传》:“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也……王有爱姬,王后鸩杀之。”王妾又称小妻。《后汉书·赵孝王良传》:“赵相奏乾居父丧私娉小妻。”注:“小妻,妾也。”

猜你喜欢

  • 祠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祠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为“祠部员外郎”,见该条。

  • 广东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广东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七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

  • 前锋大都督

    官名。东晋置。统率前锋部队。《晋书·元帝纪》: “(王敦举兵武昌,元帝)以司空王导为前锋大都督。”十六国汉进攻长安时,亦授赵染。

  • 西安门仓

    仓库名。明置于南北两京,各设副使一人,不入流。掌贮京城粮食等。

  • 县工师

    县工官名。秦置,《吕氏春秋·季春纪》说:“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工师之名凡三见。传世秦丞相触戈、上郡守疾等戈,也都勒有工师及工人姓名。

  • 五军断事司

    官署名。初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1384)于五军都督府各置左、右断事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并从九品。二十三年升断事正五品,总治五军刑狱。又分设五断事司,各置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人,俱正七品,分理

  • 内谒者局丞

    官名。北齐置。中侍中省内谒者局次官,员一人。官名。北齐设置,见“内谒者局统”。

  • 威胜将军

    参见“十威将军”。

  • 尚宫

    官名。隋高祖开皇二年(582) 始置,为宫廷女官,掌导引中宫,视从九品。炀帝改从五品,为尚宫局长官,二人。下设司正、司言、司簿、司闱四司。唐改正五品,并改司正为司记。宋太宗时置,主管司记、司言、司簿、

  • 诏板

    皇帝的命令文告,同诏书。因诏书写于板上,故名。《后汉书·窦武传》: “(曹节) 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板,拜王甫为黄门令。”诏旨的别称,也就是皇帝的圣旨、命令。《后汉书·窦武传》:“召尚书官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