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复试

复试

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诏“食禄之家, 有登第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复试之。”此后别命儒臣于中复试,合格者乃赐予及第。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学士李昉知贡举,落第人诉李昉举士不公,太祖亲临殿廷复试之,于落第者中又取进士若干名。其后规定,大臣子弟省试合格者须赴后省复试;童子科试中者,亦须赴都堂在宰执前挑试,解试与国子监补试也常进行复试。清代有会试复试之制。康熙五十一年 (公元1712年) 顺天解元查为仁以传递事觉而走逸,康熙帝疑新进士有代请中试者,亲自复试于畅春园,黜五人,是为会试复试之始,雍正、乾隆时常有复试贡士之举,至嘉庆初著为令。会试之复试遂成定制。

猜你喜欢

  • 交河公

    官名。麹氏高昌国置。位在令尹之下,与田地公皆由王子出任。除大事由王决定外,小事则由世子与田地公及本官随状断决。

  • 战国诸郡

    政区名。据杨宽《战国史》附录一《战国郡表》所载,魏国有:河西郡、上郡,均为魏文侯时置;河东郡,为抗秦而设;方舆郡、宋郡,原为宋地,齐破宋后属齐,魏取其地后设郡。赵国有:上党郡,魏分晋上党地置:雁门郡、

  • 执楯

    汉代卫尉可属的低级武官。掌执循以司警卫,孔丛曾任此职。见《汉书·功臣表》。

  • 郡军府录事

    官名。梁置,《陈书·华皎传》记其为晋陵暨阳人,在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陈)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录事前加“都”字,是表示其职特重,倍加信任之意。

  • 额外员外郎

    官名。参见“额外郎中”。

  • 技士

    官名。民国置,掌管专门技术。参看“技监”、“技正”条。官名。辛亥革命后设置,为委任职技术部员,位次于技正。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规定设置技士的各部其名额如下:内务部十人,财政部六人,陆军、

  • 卫经历

    官名。明朝各卫指挥使司所属经历司设,一人,从七品,为各卫首领官,掌出纳文移等事。

  • 仁威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为五德将军之一,武帝天监七年 (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十六班。陈改为五威将军之一,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武官名。南朝梁置, 见“智威将军”。

  • 第一不领人庶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一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五品。

  • 文散官

    官名合称。隋始置。散官初无文武之分。隋、唐时指不带职事的文官,授此以酬勤劳。隋有上柱国、柱国、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自从一品至正四品、称散实官,加文武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