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同文馆

同文馆

官署名。①宋朝置,为四方馆之一。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创立,掌接待高丽使者。元丰(1078—1085)改制后属鸿胪寺。南宋改属礼部。②清朝置,为清末之学馆。亦称“京师同文馆”。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批准设立,至同治元年(1862)五月正式开办。先后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四馆,各分前馆、后馆两级,分别教授各国语言文字。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增设东文(日文)馆。另外,从同治五年起,先设算学馆,继设化学、格致(力学、水学、声学、气学、光学、地学)、医学三馆。置管理大臣,一或二人,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内特简,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下设提调、帮提调各二人,由总理衙门内资深之章京中选充,掌安排课程及督察学生勤惰之事。其教课人员,有总教习一人,洋教习若干人,均由洋人担任; 通洋学之汉教习及汉文教习三人,分别由各省保举及在京招考任用。学生初定为十名,多不过二十四名,同治四年改为每馆十名,至光绪十三年增至一百二十名。初定各馆学习期限为三年,光绪二十一年改为八年,前馆五年,后馆三年。光绪二十七年底,併入京师大学堂。


1、宾馆名。宋置,为四方馆之一,掌接待外国使臣,而同文馆为专管接待青唐、高丽使臣的宾馆。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2、学馆名。清置,同治二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广东设同文馆,学习经史及英法德俄四国文字;光绪三十一年改称学译馆。见《清朝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

猜你喜欢

  • 中宫奉引

    宫名。金置,属卫尉司。员额八十人,为皇后常侍官的一种。

  • 宗职

    春秋时期贵族世袭的官职。《左传·成公三年》: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杜预注: “嗣其祖宗之位职。”

  • 主者

    部门的负责人,专掌某事的官员。《史记·陈丞相世家》:“(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

  • 掌医

    官名。唐朝置为太子内官,三员,从八品,掌东宫医药、伎乐,隶司馔。太平天国军中置为给事官。女官名。唐代太子内官中有此官,从八品,掌方药、优乐。见《新唐书·百官二·太子内官》。

  • 司寤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司寤中士佐官,正一命。

  • 执讯

    官名。春秋时郑国置。掌通讯联络。《左传·文公十七年》: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杜预注:“执讯,通讯问之官。”孔颖达疏:“使执讯,使之行适晋也。与之书,与此执讯书,令持以告宣子。”官名。

  • 庶蠹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庶蠹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乐部管理大臣

    官名。。亦称“典乐大臣”。清朝乐部之长官,掌部事。乾隆七年(1742)设,以礼部满洲尚书一人兼充,或从王大臣内知乐者特旨简派,无定员,后亦由各部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者充任。

  • 大都杂造局

    官署名。置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隶武备寺。置提领二员。

  • 陆军部调查员

    官名。清末陆军部之职官。宣统二年 (1910) 设,俱以正参领 (正三品) 以次军官充之,无定员。驻札各省,掌调查各省军人、军事之情况,以报告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