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列大夫

列大夫

爵名。①一说即中大夫。春秋战国设。《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管子·揆度》:“令诸侯之子将委质者,皆以双虎之皮,卿大夫豹饰,列大夫豹憺。”戴望注:“列大夫,中大夫也。”② 即汉朝“公大夫”。爵第七,又称“七大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赐爵列大夫。”③众大夫统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1、即上大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刘向《荀子目录》:“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七国考》:“列大夫,即赐列第为上大夫也。”

2、爵名,即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七级公大夫。《史记·樊哙列传》:“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注:“文颖曰:即公大夫,爵第七。”

猜你喜欢

  • 诸路兵马都统署

    武官名。见“诸路兵马统署司”。

  • 乾文阁学士

    官名。辽置,属南面朝官,咸雍五年(公元1069年)王观曾任此职。

  • 左光禄大夫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刘放传》:“正始元年(240),更加(刘)放左光禄大夫,(孙)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以示优崇,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亦常用为卒后赠官。

  • 都尉功曹

    官名,东汉置。都尉功曹,即都尉属下的功曹,此处的都尉,指郡都尉,太守的佐官,掌郡兵、防盗贼、主治安。都尉功曹掌考查、记录下属官吏的功劳。《后汉书·张酺传》:“(王青)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

  • 核实司管勾

    官名。见“核实司”。

  • 典试委员长

    官名。北洋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各种典试委员会均以委员长为主官,主持考试委员会的事务。

  • 皇太后祗应司

    皇太后祗应机构。辽置,见“著帐郎君院”。

  • 守宫

    官名。西周置。掌守卫王宫。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守宫可能是世袭的官名”。官名。西周设置,《守宫盘》记“王在周,周师光守宫事,周师,不,易守宫丝束,蔖五,蔖二,马匹,毳布三,

  • 副钤辖

    官名。宋朝铃辖司副长官。北宋时期,知州若兼任本州钤辖,则以武臣一员为其副职。南宋因之。又改诸路都监为副钤辖。佐钤辖掌兵马之事。

  • 司礼寺

    官署名。即太常寺,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常寺。官署名。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太常寺为司礼寺,以司礼寺与少卿为正副长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参见“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