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出纳使

出纳使

使职名。唐玄宗为控制司农寺、太府寺府库钱、帛、谷、物而置,开元二十六年(738) 侍御史杨慎矜充太府出纳使,天宝二年(743) 殿中侍御史张瑄充太府出纳使,天宝四载(745)殿中侍御史杨钊充司农出纳钱物使,六载杨慎矜改户部侍郎、充两京含嘉仓出纳使,旋由杨钊替充两京含嘉仓出纳使,肃宗乾元元年(758) 度支郎中第五琦充两京司农、太府出纳使。


官名。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持御史杨慎矜充太府出纳使;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六月以殿中侍御史充太府出纳使;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八月,以殿中侍御史杨国忠充司农出纳钱物使;六载(公元747年)三月,杨慎矜改户部侍郎,充两京含嘉仓出纳使;同年复由杨国忠替充其职;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第五琦充两京司农太府出纳使。

猜你喜欢

  • 军储仓

    官仓名。明置,属户部。掌军粮积储。置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后大使、副使俱裁革。

  • 北直隶苑马寺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置,又称北京苑马寺,辖清河、金台、涿鹿、卢龙、香山、通州六监,各监又下辖四苑,共二十四苑。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设卿,从三品,少卿,正四品,寺丞,正六品; 各监设监正

  • 都巡检使

    见“巡检”。官名。金朝在中都东、北部、中都西、南部和诸州置都巡检使各一员,正七品,掌界捕盗贼。中都东、北部巡检,在通州置司,分管大兴、漷阴、昌平、通顺、蓟、盈州。中都西、南都巡检,在梁山县置司,分管良

  • 州主簿

    州门下吏名。汉代司隶校尉与部刺史均置主簿,录閤下事,省文书。属于假佐一类的吏员。魏晋以后,州刺史亦置主簿,掌刺史的节杖文书,传令检校,为其喉舌耳目。其时主簿职既亲重,地位随之提高,《隋书·百官志》记梁

  • 牧监监正、监副

    官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群牧监於答答失里营所,随水草利便立官署,专司牧养。六年(公元1373年)改在滁州设置,旋改为太仆寺。次年,增设牧监、群官二十七处,隶太仆寺。不久定群牧监品秩。牧监令

  • 敕榜

    宋朝官府文书名。赐酺、戒励百官、晓谕军民时用之。由翰林学士撰文。

  • 中书左丞

    官名。元、明初皆置,沿革、品级同右丞。详“中书右丞”。

  • 有秩吏

    年俸百石的官吏。战国秦国称俸禄百石以上为“有秩”,百石以下称“斗食”。《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各一人”。

  • 八作副使

    官名。宋初置,属东班诸司使。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977),分为东、西八作副使。通常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为从七品。徽宗政和二

  • 金章

    ① 以黄金制成的印章,其文曰“某官之章”。在汉朝亦称金印,但西晋以后则将此类印文者称金章,将印文为 “某官之印”省称金印。参见 “金印紫绶”。②铜印的别称。孔稚珪 《北山移文》: “至其纽金章,绾墨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