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魏置。为内廷派驻中部监察政务的官员。《魏书·阉官传》:“(苻承祖)因事为阉人,为文明太后所宠,自御厩令迁中部给事中,散骑常侍,辅国将军。”
即“吐蕃等处招讨使司”。
官名。皇帝待派的财务专员,为都大提举茶马司长官,主管茶马之事。参看“茶马司”条。
官名。西域且末、鄯善等国置,员一人。见《汉书·西域传》。官名,汉朝时西域诸国多置,位在诸侯上,掌辅佐国君处理国事。《汉书·西域传·龟兹国》:“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
官名。明清负责皇宫、东宫、皇城、京城内外各门官的总称。均以宦官充任。吴元年(1367)设,皇门使,副使。洪武二年(1369)改门正、门副。后只设门正一员,下属管事无定员,掌晨昏启闭,关防出入。统由司礼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督造钱币。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武官名。明初五军营、三千营各置掌号头官二人,地位在提督内臣、武臣之下。
南宋阁名。孝宗淳熙元年(1174)建,以收藏高宗御制。十五年,置学士、直学士、待制为贴职。宋阁名。淳熙间建,收藏高宗御制文集。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职。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九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后无此职。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