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任子

任子

因父兄功绩保任授予官职。汉朝凡吏二千石以上任职满三年者,得任其同产(兄弟)若子一人为郎。任子一般为郎官,或太子官属。哀帝下诏废除,旋复。东汉因之,公卿、校尉、尚书均能任子弟为郎或舍人。东汉桓、灵时,宦官权势炽盛,任子弟为官,布满州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常形成割据局面,下级向上级多送子为人质,故任子即质子,或置任子馆以处之。唐朝有门荫之法,官僚子弟可以父荫直接得官,如一、二品官的儿子,始任即可做正七品官。宋朝有“补荫”制度,规定三公、宰相的儿子,可以做中央各寺的丞。明初,文官一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后渐为限制,在京三品以上,满考著绩,方得请荫,谓之官生。出自特恩者,不限官品,谓之恩生。或即与职事,或送监读书。明、清国子监生又有荫监一类。清制,京官文职四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都准送一子入监读书; 遇庆典给予的,称“恩荫”; 因先代殉职给予的,称“难荫”; 功臣子弟由皇帝特别恩准的,亦称“恩荫”。取得监生身历后,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汉朝官制,官秩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如郡太守,任职满三年的,可任其子一人为郎,不以德选。初仕为郎,或与郎同级别的太子庶子、舍人、洗马。规定这个制度的诏书,称“任子令”。称因父任为郎者为“任子”。

猜你喜欢

  • 司门郎中

    官名。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司门郎而置,为尚书省刑部司门司长官,置一员,正五品上,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道路遗失之物; 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为司关大夫,咸亨元年 (670) 复为司门郎中。北宋

  • 兵马都总管

    官名。见“诸军兵马都总管府”。

  • 总统府军事处

    北洋政府总统府内部机构。掌总统府侍卫之事。设侍从武官长、副官长、侍卫武官、政治顾问、军事顾问、军事咨议。

  • 武卫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领兵,随从征伐。多授予宗室。《三国志·孙峻传》: “孙权末,(峻)徙武卫都尉,为侍中。”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征伐或宿卫,位低于校尉。《三国志·吴书·孙峻传》:“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

  • 保安大夫

    医官阶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榷易使置,后定为正七品。金朝置为太医官二十五阶第五阶,正五品中。元朝沿置,为太医散官十五阶第三阶,正四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

  • 局长

    官名。清末内阁所属制诰、叙官、统计、印铸四局,军咨府所辖测地、军事官报二局,以及邮传部所辖邮政、电政总局之长官。主管各局事。三、四、五品不等。(1)吏员名。宋殿中省尚药局置,掌检点文字。(2)官名。南

  • 殿前都点检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军官置,设殿前都点检、副点检,掌御帐宿卫,多用契丹人。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置,统亲军以行从宿卫,掌关防门禁,置殿前都点检、殿前左副都点检、殿前右副都点检,分别兼侍卫将军正、副都指

  • 典服副

    官名。明初于各王府典服所置,一人,正六品,佐典服正掌王府冠服之事。后罢。

  • 功勋加一等

    参见“功勋制度”。太平天国勋位名。见“勋位(1)”。

  • 大都兵马司

    即“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