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宣谕招抚使
官名。又称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辽圣宗统和四年 (986) 以节度使韩毗哥、翰林学士邢抱朴充任,抚慰山西州县。
官名。又称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辽圣宗统和四年 (986) 以节度使韩毗哥、翰林学士邢抱朴充任,抚慰山西州县。
地方治安军之一,亦称弓兵。弓手在北宋本为县役的一种,由县尉统率,掌捕捉盗贼,巡查市场。一般从中等以上户拣差。服役期有的长达七年以上。神宗时弓手由县役改为雇用,南宋时遂成为隶属于县尉的地方治安军。
官名。三国魏置。掌出征时督运军粮。隶御史台。六品。位高于督军粮御史。《三国志·杜袭传》“及(文帝)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官名,三国魏置,属御史台,战时掌督运军粮。《三国志·
杂任职名。唐于左春坊内直局置,员额八人,掌东宫几案、翰墨。
科举制科之一。清代设置,属经济类科目。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诏举, 试以策论。取中二十五人,均加升用。
官名统称。即宋朝知閤门事、引进使、四方馆使、东上閤门使、西上閤门使、同知閤门事、閤门通事舍人 (閤门宣赞舍人)、閤门祗候、閤门舍人及带御器械等官。为武臣清要之选。宋以閤门宣赞舍人与三门祗候二等谓之閤职
官名。元朝置。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下,治所在今山南地区隆子县加玉区。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典牧中士佐官,正一命。
周朝掌射箭的武臣。《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饮,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西夏军队职官。为第一等,有副统辅佐。
初为官吏名后为职役名。契丹语音译,义为壮士、勇士,或作拽刺。辽有拽刺军,直隶于朝廷。亦用作官名,有旗鼓拽刺,掌护卫皇帝仪仗旗鼓;军中拽刺,司边防侦候,传报军情;祗候郎君拽刺属祗候郎君班详稳司,掌御前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