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馆

三馆

官署名合称。即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宋初置,掌修史、藏书、校书之事。置昭文馆大学士、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皆由宰相兼领。又置集贤院学士、集贤殿修撰、直集贤院、集贤校理、史馆修撰、直史馆、史馆检讨,直昭文馆,亦以他官兼充。召试除授或特恩加授。除外官赐带馆职者外,凡除馆职者皆入馆供职一至二年,然后带职补外官。凡带馆职者,皆享受超迁官阶的优待。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其职事归秘书省。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设钦贤、翘材、接士三馆,为收罗人材的机关。见《西京杂记四》。

2、唐代有昭文馆(也称弘文馆)、集贤馆、史馆三馆,为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的机关。宋沿其制。

3、唐代还有弘文、崇文、国子三馆,为教育学子之所。

4、宋有广文、太学、律学三馆,为教育士子的机构。参看《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选举志三》。

猜你喜欢

  • 陵监

    官名。南朝梁初期置,掌守卫皇帝陵园。隶太常卿。武帝天监七年(508)改名“陵令”。

  • 直省官

    唐五代三省皆置,凡百官诣宰相,皆以其引接。流外官名。宋初置于中书门下后省,分班在省中直日,处理日常事务。

  • 坐黜

    官吏因犯罪而被撤职。见《汉书·王尊传》。

  • 末宦

    地位低微的官吏。

  • 行间候

    官名,即军候,为“曲”的长官,统一曲兵,位低于校尉。西汉吴王濞置。《汉书·吴王刘濞传》:“王专将其兵,未度淮,诸宾客皆得为将,校尉、行间候、司马。”《后汉书·百官一·将军》:“其领兵皆有部曲。大将军营

  • 京畿统管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见“统管”。

  • 守征虏将军

    征虏将军,杂号将军名,守征虏将军,即代理征虏将军,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冯异传》:“九年春,祭遵卒,诏异守征虏将军,并将其营。”

  • 大梁造

    爵名。同“大良造”。战国秦置。《战国策·东周策》: “石(右)行秦谓大梁造曰”。参见“大良造”。

  • 湖广司员外郎

    官名。即“湖广清吏司员外郎”。

  • 香万户

    官名。又称斯卜剌、贝尔、琼万户。元朝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治所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