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卫

三卫

郎亲卫、勋卫、翊卫卫府合称。①隋朝左、右卫所领亲卫、勋卫、翊卫及太子左右卫率所领亲卫、勋卫、翊卫,皆称三卫; 炀帝大业三年(607) 左右翊卫(左右卫)所领三卫改为三侍,太子左右卫率所领三卫依次改为功曹、义曹、良曹。唐朝皆复名亲卫、勋卫、翊卫,诸卫翊卫及率府亲、勋、翊卫,称三卫。②三卫府属官。隋朝亲卫正七品上、勋卫从七品上、翊卫正八品上,太子亲卫从七品上、太子勋卫正八品上、太子翊卫从八品上; 唐朝沿置,二、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孙、四品子、职事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子以上有封及国公子补勋卫及率府亲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卫及率府勋卫,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孙补诸卫及率府翊卫。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三卫官,以后妃御族亲、勋臣贤德后裔、太中大夫及监、卿、团练使以上子孙试充,次年即废。

猜你喜欢

  • 钦差大臣

    官名。又称“钦差”、“钦派”。明清对皇帝钦派外出办理重大军国事务官员之通称。明朝之钦差有出征、出使、巡视按察、专办某差之使命,总督、巡抚、经略、总理、巡视、抚治等官员往往冠此称。清朝职任更重,授自特命

  • 受纳使

    官名。西夏置,见“受纳司”。

  • 太史局令

    官名。即太史令。

  • 雍太宰丞

    官名,也写作“廱太宰丞”,西汉置,为雍太宰令之副,助令掌五畤祭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参看“雍太宰令”条。

  • 监枪内臣

    官名。明永乐(1403—1424)京军神机营十二司分置,各以宦官一人充任。监督操演火器。嘉靖(1522—1566)时罢。

  • 西上閤门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掌朝会慰礼进名、导引群臣及外国使节等事。置閤门使、副使等职。金亦于閤门司设西上閤门使,掌赞导殿廷礼仪。初设二员,秩正五品。明昌六年 (1191) 减一员,降从五品。

  • 提举仓场司

    官署名。金宣宗贞祐五年(1217)置。主管仓、场出纳公平及不使亏败。设使、副使领司事,秩从五品、从六品。初由吏部辟举,后由尚书省拟。下设监支纳官十六员,秩八品,以年六十以下廉于人充任。官署名。金置,掌

  • 行宫部署判官

    官名。辽置,为行宫诸部署官员,佐行宫都部署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一·行宫诸部署司》。官名。辽置,见“行宫都部署司”。

  • 廷尉右平

    官名,宣帝地节三年初置,俸六百石,掌审判诏狱罪人。东汉省右平而只置左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治中从事史

    见“治中”。官名。简称治中,掌文书案卷等,东汉至隋多沿置。详“治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