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犊镇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人口 3500。镇以驻地名。以鸣犊泉得名。宋至民国初均为镇。1950年设鸣犊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乡,1989年复镇。产小麦、玉米、稻。黏土、砂石及矿泉水资源丰富,建筑、建材及化工业兴盛。有服装、化工、金属制品、水泥构件、机械等厂。是县东南部古今贸易名镇。韦鸣公路终点。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人口 3500。镇以驻地名。以鸣犊泉得名。宋至民国初均为镇。1950年设鸣犊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乡,1989年复镇。产小麦、玉米、稻。黏土、砂石及矿泉水资源丰富,建筑、建材及化工业兴盛。有服装、化工、金属制品、水泥构件、机械等厂。是县东南部古今贸易名镇。韦鸣公路终点。
西汉改蒲坂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东汉复改蒲坂县。即“蒲坂县”。
即今河南西峡县治。明属内乡县,设西峡口关巡司。民国初有县佐驻此。1948年于此置西峡县。
即今广东珠海市南海中横琴岛。《方舆纪要》卷101香山县“浮虚山”条下:“又南百里有大小横琴山,其下即井澳也。”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侧三里处。1974年春村民打井时发现。据发掘得知,这是一个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武士俑、陶马与真人、马大小相似,总数有六千多个,可谓阵容强大。1976年又在一
在今台湾省彰化、云林二县界上。为浊水溪下游干流。清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西螺溪“在(彰化)县治南五十里”。
唐贞观元年(627)置。《唐六典》卷3:关内道“东距河,西抵陇坂,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 内蒙古阴山以南,宁夏贺兰山、甘肃六盘山以东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分置京畿道,与关
在今贵州台江县西北。清咸丰五年(1855) 张秀眉领导苗族起义于此。在今贵州省台江县西北。清咸丰五年(1855年),张秀眉领导苗族人民在此举行起义。
唐总章元年(668)置,属陆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元和志》卷38乌雷县:“因乌雷州为名。”天宝初属玉山郡,乾元初复属陆州。大历三年(768)移治今越南芒街东南玉山。北宋开宝中废。古县名。
北宋初置,属南丹州。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北。南宋废。
明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方舆纪要》 卷101罗定州: 泷水千户所 “在州城内,万历四年增设,直隶都司”。后废。(泷shuāng) 明万历七年(1579年)置,治今广东省罗定市。直隶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