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碉山
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方舆胜览》卷56威州: 高碉山 “今州县治并据此山,三面悬崖,姜维故城在焉”。《方舆纪要》 卷67威州: 高碉山在“州北三十里。三面悬崖,大江经其南。刘煦曰,维州治岷山孤峰,即此。上有姜维故城,即唐维州治”。
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方舆胜览》卷56威州: 高碉山 “今州县治并据此山,三面悬崖,姜维故城在焉”。《方舆纪要》 卷67威州: 高碉山在“州北三十里。三面悬崖,大江经其南。刘煦曰,维州治岷山孤峰,即此。上有姜维故城,即唐维州治”。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之塔拉斯河。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又西行四日至答剌速没辇,没辇河也。水势深阔,抵西北流。”
东晋永和中置,为遂宁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一百里郪口乡长江坝。南齐为东遂宁郡治。西魏改为长江县。古县名。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年)置,治今四川省蓬溪县西南长江坝。属遂宁郡。西魏恭帝改为长江县。
西晋太康五年 (284) 置,属魏兴郡。治所即今湖北郧县。南齐为齐兴郡治。梁为兴州治。隋属淅阳郡。唐属均州。元初废。至元十四年 (1277)复置,改为郧县。古县名。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锡县置,治
在今宁夏永宁县西北贺兰山中段三关口。明嘉靖《宁夏新志》卷1:宁夏总镇有赤木口。《清一统志·宁夏府二》:赤木口“在宁朔县西南贺兰山,山径五十余处,而赤木口尤为冲要,可容千马。明嘉靖中,巡抚杨守礼扼险筑关
即杜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汉刘向《说苑·善说》:“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水经·淄水注》 作杜山。《元和志》卷10青州临淄县:“社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①即今江苏苏州市城内玄妙观。建于晋咸宁年间,初名真庆道院。唐改开元宫。北宋祥符中改名天庆观。元改玄妙观。②唐贞观年间建。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南宋陆游《入蜀记》:“离归州,出巫峰门,过天庆观
亦作英额伸山。即今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 西北部。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库页岛西北有 “英额伸山”。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4: “其山有名者曰英额申山,正居岛中,其水西流入海者有八,东流入海
一作莲河岭。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6咸宁县: 莲荷岭 “在县西五十里,与崇阳县分界”。《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莲河岭 “在咸宁县西南五十里,接崇阳县界”。
即今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河。《明史·地理志》永福县:“西南有太和山,太和江环其下,东入柳州府为雒清江。”《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太和江“其上流即永宁州大长江也,经太和山下,因名”。
明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五十里飞虹乡 (松溪堡)。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2引 《边防记》: “松溪堡附近黑苦七族番众二千有奇。嘉靖间攻围堡城,绝我饷道,要我重赂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