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家镇

高家镇

即今四川丰都县东北长江东岸高镇。民国《丰都县志》 卷3: 高家镇场 “离城六十里。户口稠密,生意繁盛”。


(1)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东部。面积33.6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人口2820。以姓得名。1920年置镇,名盈航,1936年废镇改乡,名高家。1950年为高家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4年复为乡,1986年复置镇。产稻、油菜籽、蚕茧、柑橘。特产高家萝卜丝干。有丝绸、酿酒、建材、化工等厂。唐如意元年(692年)析龙丘县置盈川县,县治在境内盈川村。商业兴旺,历史古远。公路通市区,衢江水运便利。(2)在江西省乐平市东部。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八面山,人口320。镇以境内高家村为名。1949年属洪岩、梅溪乡,1952年属高家、董家等八乡,1958年属临港公社。1968年析置永红公社,1972年改名高家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改设镇。主产稻。为“乐平花猪”主产区之一。有农机、砖瓦、石灰等厂。上乐公路经此。(3)在重庆市丰都县城东北部。面积157.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人口1680。三峡库区淹没土地面积1.13平方千米,其中淹没耕地1412亩、迁移人口 3158。 据传明末一对高氏夫妇开店,渐成集市,故名。清宣统二年(1910年)为太和乡治地。1930年为第四区治地。1931年置太和镇,1934年改名高家镇,1952年分置高镇乡,1984年复置高家镇。1992年将建国、太运乡并入高家镇。主产稻、玉米、小麦、蚕茧等。有榨菜、酿造、陶器、竹器等厂。有丰高、高石公路。(4)在四川省仁寿县北部。面积2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人口750。镇区建于明末。以姓氏名地。1951年为高家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6年置镇。有酿造、饮料等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文简公路经此。境内牛角寨有唐代摩崖造像。(5)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西北部、渭河南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村,人口 2100。 镇以驻地名。1952年设高家村乡,1964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9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有建材、造纸等工业和奶牛场、渔场。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


猜你喜欢

  • 河南府路

    元改金昌府置,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以北,巩义、登封二市以西,黄河以南,陕西潼关以东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河南府。又称河南路。元改金昌府置,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

  • 马莲河

    即今甘肃东部马莲河,为泾水支流。《明一统志》卷36庆阳府:马莲河“在合水县西南四十里。来自安化县合冉家河,南流入真宁县界合九龙川”。古称马岭水、泥水。泾河支流。在甘肃省东部。上源有两支,西支环江,源于

  • 叶阳

    即叶。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史记·魏世家》:无忌曰,“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

  • 柴辟亭

    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由拳县: “柴辟,故就李乡,吴、越战地。” 《越绝书》 卷8: “语儿乡,故越界,名曰就李,吴疆越地以为战地,至于柴辟亭。” 《水经·渐江水注》:

  • 六寨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六寨镇。明洪武初废入南丹州。清设千总驻防。元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六寨镇。后废。

  • 肆州

    ①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置,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二十里河拱村。后移治九原城 (今忻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及代县、繁峙、宁武、原平、五台、静乐、定襄、阳曲、盂县等县地。北周移治广武县

  • 南褒县

    1935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南郑、褒城二县析置,治新集 (今陕西南郑县西新集镇)。取二县首字为名。不久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2月,由陕西省南郑、褒城两县析置。以两县首字为名。治新集(今南

  • 王母渡镇

    即今江西赣县南王母渡镇。明嘉靖《赣州府志》卷6:赣县有王母铺。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赣县南有王母渡。在江西省赣县南部、桃江下游两岸。面积 232.8 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母渡圩

  • 永宁道

    1914年由下川南道改置,属四川省。治泸县(今四川泸州市)。辖境约当今四川仁寿、井研、沐川、马边、雷波以东(犍为、荣县、威远除外),资阳、资中、内江、隆昌、泸州、泸县、合江以南地区及宁南县地。1928

  • 七里濑

    即严陵濑。亦名七里滩。指今浙江钱塘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寰宇记》卷95桐庐县“严子陵钓台”条:七里濑“亦谓严陵濑”。南朝宋谢灵运有《过七里濑》诗。即“七里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