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山
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寰宇记》 卷20莱州莱阳县: 高丽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司马懿讨辽东,于此置戍,以高丽为名”。
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寰宇记》 卷20莱州莱阳县: 高丽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司马懿讨辽东,于此置戍,以高丽为名”。
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浏河南岸东门乡。《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渡头市”条下:“东门市在(浏阳)县东一百里。”
即今吉林松花江支流辉发河。《金史·纥石烈胡剌传》: “纥石烈胡剌,晦发川唵敦河人。”
一名延津。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古黄河畔。《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通谓之延津。石勒之袭刘曜,途出于此。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号是处为灵昌津。”黄河重要渡口之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本名延津,十六国后赵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纯阳殿附近。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华严坪“在纯阳殿, 后有古心和尚开建静室,亦名古心坪”。
战国时秦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五里。《史记·白起传》:秦昭王五十年(前257), 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 自裁”。即此。唐曾置咸阳县治此。又称杜邮亭。战国时属秦。在今陕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二百七十里曲木底。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载: “西番(藏) 语,楚玛尔,水色近红之谓。德,小部落也。城旁有水色红,故名。”
亦名高明砦。即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明城镇。《明史·地理志》 高明县: “本高要县高明镇巡检司,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改为县。”(1)在江苏省如皋市西部、拉马河两岸。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
一名小董镇。即今河南武陟县西三十一里小董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小董村。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小董镇。明洪武五年(1372年)于此置沿海巡检司。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置,为迪化府及新疆省会。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国初为迪化道及新疆省会。1945年析置迪化市。1953年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旧县名。本旧迪化府附郭首县,1913年裁府留
又称昭陵、北陵。在辽宁省沈阳市区北部。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是清朝关外盛京三陵(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永陵)中,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