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关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风门关“在县西风门山下”。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风门关“在县西风门山下”。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巅。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唐白居易有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诗。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僧人道连迁于今伊川县草店村西北山麓下。1944年洛阳沦陷时,因日军
即今新疆和田市。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置办事大臣于此。清樁园氏 《西域闻见录》 卷2: 和阗 “亦回疆之一大城也,南行二十日即后藏,北距叶尔羌七百里。……土田平旷,沃野千里,户口繁多,皆出玉子,
又名巫溪水、昌江。在今四川东部巫溪、巫山县境,注入长江。《方舆纪要》卷69巫山县:大宁河“在县治东。其上流即大宁县之马连溪也,经大昌县流入境,下流入大江。《水经注》谓之巫溪”。自洋溪乡南之宁河下流至巫
唐方镇名。广德元年 (763) 改滑卫节度使置,治所在滑州 (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领滑、亳 (今安徽亳州市) 二州。大历七年 (772) 改为永平军节度。唐方镇名。广德元年(763年)以滑卫节度
亦作邛崃山。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分界之大相公岭。《汉书·地理志》 严道县:“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元和志》卷32荣经县:邛来山“在县西五十里。本名邛笮山,故笮人之界也。山岩峭峻, 出竹高节
亦作云林镇。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十五里云亭镇。清光绪《江阴县志》卷2:云亭市“市跨应天河,南曰南云亭,北曰北云亭,街各里许,南市较盛”。在江苏省江阴市中部,白屈港、烧香浜与应天河两岸。面积38平方千米。
①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嬴姓 (纪公以下始为己姓)。开国君主是兹舆期,建都计斤 (一作介根,今山东胶州市西南)。春秋初迁于莒 (今山东莒县)。有今山东安丘、诸城、沂水、莒县、日照等县市间地。公元前431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六十里。《辽史·地理志》 矾山县: “有矾山。”②一名昆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6庐江县 “梅山” 条下: “又有矾山,在县南四十里,产矾。”③在今河南南召
西藏吐蕃王朝 (约629—842) 古地区名。或作云如。藏文史籍 《五部遗教》 及 《智者喜筵》载,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 (亦作藏如拉) 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
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北。《清一统志·肇庆府》:百足山“在开平县(旧治在今市西北苍城镇)西南三十里。下有二山如龟,西接蚬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