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陕西永寿县西漠西河。《水经注》 作荚水。源出永寿县西北分水岭,南流经乾县西,又西南流至武功县入武水 (今漆水河)。《寰宇记》 卷31永寿县: “莫谷水源出高泉山,名安阳泉,南流历莫谷,改名莫谷水。
1913年改罗斛厅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罗甸县。1930年改名罗甸县。旧县名。1913年由罗斛厅改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驻地龙坪镇。因原名欠雅,1930年更名罗甸县。
即今四川泸县北福集镇。清嘉庆 《泸州志》 卷2: 福集场在 “县西北八十里”。镇东玉蟾山有明代磨崖造像和古关隘遗址。
亦作渡田河。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杜田河“在县北。《志》云: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复折而西流,名曰赤水渡。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为河明潭,下流注于东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六十五里拒墙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拒墙堡“嘉靖二十四年置,万历二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二十八年寇犯拒墙堡,大同帅周尚文拒却之”。即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拒垟堡。明嘉靖二十
原属土谢图汁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策策尔勒格西北北特,大临河西岸。
南宋大理国置,属善巨郡。治所即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置蒗蕖州。大理国置,即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属善巨郡。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为蒗蕖州。
北魏皇兴四年(470)置,属东雍州。治所在白水县(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西部等地。太和中废。
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淮南子·墜形训》: “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自陕西凤县东北草凉驿入栈,西南至凤县折东南经留坝县,又南至褒城旧治北鸡头关出栈。北段即古故道(亦称陈仓道),南段即古褒谷道。五代以前自褒谷北上或趋斜谷出眉县(今陕西眉县),或西经故道出陈仓(今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