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岭镇

长岭镇

在今江西星子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长岭镇“有巡司。明初洪武十一年置于府东二十里废延庆县,寻移置于府南三十里之渚溪镇,万历中又移于青山镇,仍曰长岭巡司”。


(1)在辽宁省庄河市西部。面积153.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庙下,人口420。因境内长岭得名。1956年设长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主产玉米、高粱等。有机械、建材等厂。公路接201国道。(2)在吉林省长岭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街,人口 5.7 万。以镇南长岭子命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长岭县,为县治。1956年设长岭镇,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镇。镇区仍保持清代格局,城墙、城门完好呈方形。主产蔬菜。有电机、制药、机修等厂。203国道、长白公路在此交会。(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2.28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村,人口 2710。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沈姓迁此开荒建屯。1939年设长岭村公所,1947年设长岭区,1949年改称十区。1956年改长岭乡,1961年设长岭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改镇。主产玉米、大豆等。有金属制品、农机修造等厂。滨北铁路、222国道经此。(4)在安徽省望江县西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街,人口980。因处南北延伸的长岭上得名。1949年分属南召、土永二乡。1951年置长岭乡,1958年成立长岭公社,1984年复置长岭乡。1992年大桥乡并入置长岭镇。产稻、棉花、油菜籽、茶叶、油桐、木材。有铸钢、轧钢、纺织、油脂化工、建材等厂。古为驿站。太华公路经此。(5)在山东省莒县南部,西临沭河,东北傍鹤河。面积59.3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人口 2000。因境内有长岭得名。1958年撤区建立石井乡,同年9月成立太阳升公社。1959年改称石井公社。1963年将寨里河公社的麻峪子、寨里河等大队并入,改为石井区。1971年改石井公社,1976年改名长岭公社,1984年改长岭乡,1995年置镇。石井河、鹤河、沭河流经。产甘薯、玉米、小麦、花生等。有缸瓦厂、农机修配厂。莒阿公路经此。(6)在湖北省广水市西南部。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岗,人口 8000。因该镇地处于一长形岗岭上得名。1949年为马坪区,1961年改称为长岭区。1975年改设长岭公社,1987年置镇。地处府河东岸。境内有徐家河水库。主产稻、小麦。有制伞、工艺美术厂,建材业较盛。汉丹铁路、316国道经此。(7)在重庆市万州区中部。面积53.2平方千米。人口2.75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人口 4040。明末建场,以山岗为名。清末至民国初属万县市郭里二甲。1950年设长岭乡。1955年分为长岭、杏花、老土三乡,后将杏花乡并入。1961年长岭乡分为长岭、青石二乡。1992年由长岭、青石二乡合并置长岭镇。产稻、玉米、小麦、薯类及枇杷、柑橘。有机械、食品加工、建材等厂。川鄂公路经此。(8)在四川省开江县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人口2040。清光绪年间建场。以地形像杠子,故名。1950年设长岭乡,1952年析置采实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采实乡并入。产红麻、茶叶、烟叶。有挂毯、制茶、酿酒、粮油加工等业。开(县)开(江)公路经此。(9)在陕西省镇巴县南部。面积191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家坡,人口740。镇以岭名。1949年设长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九阵乡合并设长岭镇。主产玉米、稻、小麦,盛产木耳、核桃、柿子、香菇。矿产有煤、铁、石膏。为县西南部较大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直皂

    (皁) 河 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6无为州: 直皂河 “在州东南二十里”。

  • 乍浦镇

    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乍浦镇。以有乍浦得名。唐会昌四年(844)置乍浦镇遏使。南宋淳祐六年(1246)设乍浦市舶提举司。明设税课局,洪武十四年(1381)置镇,并于此置巡司。十九年(1386)置乍

  • 射子镇

    北宋置,属汝阳县。即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四里射桥乡。

  • 台城镇

    北宋置,属滏阳县。在今河北磁县北二十里。范成大《揽辔录》:台城镇“故城延袤十数里,城中有灵台坡陀,邯郸人春时倾城出祭赵王歌舞台上。城旁有廉颇蔺相如墓”。(1)在山西省五台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

  • 益门山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十五里,即秦岭之北谷。《方舆纪要》 卷55宝鸡县: 益门山 “山岩险阻,有事梁益者必取道于此,故曰益门。元末设城屯军,为据守要地”。

  • 陆抗城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方舆纪要》卷78宜都县:陆抗城“在县西三里。亦谓之大城”。

  • 哈儿分卫

    又作合里宾。明永乐十二年 (1414)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后废。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治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右侧阿纽依河口。后废。

  • 万春渠

    在今山西榆次市南。《方舆纪要》卷40榆次县:万春渠在“县南三里,引洞涡水西流溉田,凡百二十余顷”。

  • 式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当在今山东中部。东汉省。

  • 柴集

    即柴家集。今安徽阜南县北柴集镇。清乾隆《阜阳县志》 卷4: 柴家集在 “西乡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