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山县
20世纪30年代伪满改都山设治局置,属热河省。治所在大障子 (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1945年9月改为青龙县。
20世纪30年代伪满改都山设治局置,属热河省。治所在大障子 (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1945年9月改为青龙县。
金置,属晋城县。即今山西晋城市北二十五里巴公镇。在山西省泽州县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巴公,人口5760。原名巴子城,因春秋时晋文公西伐巴国迁巴子于此得名,后演变为今名。《金史
亦作青蛉川。即今云南大姚、姚安两县境龙川江支流苴宁河及其上源青蛉河。《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七年 (597),史万岁征南宁夷爨玩,“入自蜻蛉川,至于南中。夷人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即“青蛉川”
亦作臼口镇。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民国设县佐。在湖北省钟祥市南部、汉水东岸。面积201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口,人口1.1万。本名臼口,臼谐音旧,故名旧口。建国初为旧口区,
隋开皇中建,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大业初改为长乐宫。唐复曰望春宫。《新唐书·地理志》 万年县: “有南望春宫,临浐水,西岸有北望春宫,宫东有广运潭。”隋、唐行宫。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浐水西岸。隋开皇中建,大
北周天和五年 (570) 置,属宕州。治所在阳宕县 (今甘肃宕昌县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舟曲二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大业时曾改宕州为宕昌郡。唐初复为宕州。北周天和五年(570年)以宕
唐置,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三岛山。唐末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越南永福省三岛山。属安南都护府。唐末废。
指今辽宁辽河下游河网低洼地区。《新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九年(645),“次辽泽,瘗隋人战亡者”。即此。隋、唐征高丽路皆由此,迄至辽、金亦为往来辽东的必经之路。契丹族早期和辽代前期以政治中心上京(今内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东岛。从西北至东南长2公里余,宽约1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岛上树木茂密,鸟类繁多。清宣统元年 (1909) 李准巡海时以粤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岛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东汉废。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复置,为南巨鹿郡治,后改为南赵郡治。隋仁寿元年(601)改名象城县。
即今浙江桐乡市东南屠甸镇。清光绪 《桐乡县志》 卷1: 屠甸市镇 “旧名石人泾,在千金乡,县东南十八里。相传寂照寺有二石佛,由海中浮至,以是得名。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说殊不经,然有屠庵及屠家板桥,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