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邺县

邺县

①战国魏置,秦属邯郸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西汉为魏郡治。东汉末相继为冀州、相州治。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三国魏都洛阳,邺仍为五都之一。十六国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皆定都于此。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富的大都市之一。有两城,南北相连,北城为曹魏因旧城增筑。《水经·浊漳水注》:“城之西北有三台(按:即冰井、铜爵、金虎),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南城为东魏初年高欢所筑,城周二十五里,大于北城。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漳河之南河图、倪辛庄以南。北周大象二年(580)城毁, 改邺县为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入临漳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北齐废。

③1947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临漳县漳河以南及安阳县部分地区析置,治辛店集(今河南安阳县北辛店乡)。1949年改属平原省,徙治崇义村(在今河北临漳县南)。1952年复属河南省,迁治白壁集(今河南安阳县东白壁镇)。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古旧县名。战国魏置,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秦属邯郸郡。汉为魏郡治。西晋建兴初改临漳县,寻复名邺县,仍为魏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移治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市),原址改置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邺县为安阳县,复改灵芝县为邺县。属魏郡。唐属相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1949年复置,治今崇义集。1952年移治白壁集。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猜你喜欢

  • 天堂岩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天堂岩在“县东南三十里。嵯峨万仞,中缘一径。上平广,可容数百人,兵乱时居民常避于此”。

  • 海剌儿河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元史·伯帖木儿传》: 至元二十五年 (1288),“败乃颜兵于忽尔阿剌河,追至海剌儿河”。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海拉尔河。1201年,蒙古铁木真起兵,于海剌儿河

  • 大葆台西汉墓

    在今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西南大葆台村东。1974年8月发现。是西汉燕王(或广阳王)及其王妃的陵寝。为大型土坑竖穴木椁墓。早期虽曾被盗,但出土器物仍有制作精美的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及丝织品等四百余

  • 大湾滩

    在今福建古田县西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大湾滩“在古田县南水口镇(北)二十里。闽江险处也。《旧志》:自水口已上达于浦城,计程六百里。滩石嵯峨,纵横林立。舟行石罅中,至水口则滩险已尽,江流浩瀚,以风

  • 归城州

    北宋改归诚羁縻州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后废。

  • 卢馆镇

    北宋置,属尉氏县。在今河南尉氏县北十五里。后废。

  • 三峒

    今贵州习水县北三峒。《明史·刘綎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应龙,“诸将克丁山、铜鼓、严村,遂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绝险,‘贼’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诸将惮之。綎分兵攻其三面……尽克三峒

  • 大城固

    即今陕西城固县。《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小城固南,州治大城固。”《水经注疏》“会贞按”引《寰宇记》谓:“东晋末,梁州移理城固,即上大城固也。”

  • 下肥地

    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南九十里上肥地满族乡。民国《开原县志》图:东南有下肥地。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开原县: “县属下肥地,在八棵树南四十五里。户数三百,人口一千九百。”

  • 达赉诺尔

    “呼伦湖”的蒙古语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