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梁山

西梁山

即梁山。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西岸。《明史·地理志》和州:“梁山在南,与当涂县博望山夹江相对,谓之天门山,亦曰梁山。”


又称梁山。在安徽省和县城南,长江北岸。与对岸当涂县东梁山合称天门山。由大、小陀山组成,最高峰海拔82米。山前有怒吴阁、龙王宫,山后有普光庵。历为江防要地,六朝时在此屯军。山顶有却月城,南朝宋王玄谟筑。还有纪念渡江战役的纪念碑、纪念亭等建筑。临江悬崖有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王羲之书“振衣濯足”石刻和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后“洪水至此”水位石刻等,为长江珍贵水文资料。与东梁山间架有过江电缆铁塔。


猜你喜欢

  • 铜柱滩

    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注入长江处。《水经·江水注》: 江水 “于黄石, 东为铜柱滩”。《寰宇记》 卷120涪陵县: 铜柱滩,“ 《周地图记》云: 涪陵江中有铜柱滩,昔人于此维舟,见水底有

  • 飞狐陉

    太行八陉之一。即飞狐关。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与涞源县交界处,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

  • 东白山

    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北六十四里,与诸暨、嵊县交界处。宋《嘉泰会稽志》卷9诸暨县:东白山“一名太白峰,连跨三邑。其在剡曰西白,在东阳曰东白”。《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东白山,“《志》云:山高七百三十丈,周

  • 刺桐

    一作桐城。福建泉州市的别称。五代闽留从效重筑泉州城墙时,于城周环植刺桐,城因此得名。宋、元时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写入其旅行记载。《马可·波罗行纪》 亦以刺桐城称泉州。北宋仁宗天圣时,诗人吕造

  • 定陶国

    西汉甘露二年 (前52) 改济阴郡置,治所在定陶县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等县地。黄龙元年 (前49)复为济阴郡。河平四年 (前25) 复置定陶国,建平二年 (前5

  •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唐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政七年 (前240),“以攻龙、孤、庆都”。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唐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七年(前240年),“以攻龙、孤、庆都

  • 虎头岩

    在南宋临安城 (今浙江杭州市) 钱塘门外,介于宝岩定业寺后山。葛澧 《钱塘帝都赋》 云:“岩则虎头。” 故老传云: “此山旧有岩石突出,如虎头形,吴越钱王纳土后,奏有望气云,杭州西湖有虎头形胜,遂命匠

  • 山洞簇长官司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境。后废。

  • 东安场

    五代楚置,即今湖南东安县西南二十里紫溪市镇。北宋雍熙元年(984)升为东安县。五代楚分零陵县置东安场,治今湖南省东安县南紫溪。以近东安江为名。北宋雍熙元年(984年,一作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升县

  • 五里泉水

    约当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间涝淄河。《水经·瓠子河注》:“德会水又西北,五里泉水注之。水出(昌国)县南黄阜,北流径城西北入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