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安州

西安州

①北魏置,治所在大兴郡(治今陕西定边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盐州。

②唐武德元年(618)置,治所在安康县(今陕西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紫阳县地。二年(619)改为直州。

③北宋元符二年(1099)以南牟会新城置,治所在今宁夏海原县西北西安乡西西安州。辖境相当今宁夏海原、西吉二县及甘肃会宁县部分地。元废。


(1)北魏置,治大兴郡(今陕西定边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定边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部分区域。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置盐州。(2)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安康县(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汉江西南岸)。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汉阴、紫阳县一带及石泉县南部。次年改为直州。(3)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置,治南牟会新城(今宁夏海原县西安州古城)。属秦凤路。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及西吉、同心二县部分地。元废。


猜你喜欢

  • 新亨市

    即今广东揭东县西北新亨镇。清乾隆 《潮州府志》 卷14墟市: 揭阳县有新亨市。

  • 净因寺

    旧名因胜寺。西晋永熙中建,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五州山麓。北宋熙宁中改名显慈寺,后废。明万历间复建为因胜寺,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御题寺额改为净因寺。

  • 济北郡

    ①秦置,治博阳 (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辖境南至今山东泰安、莱芜,西至德州、平原,东至邹平、阳信,北至河北盐山、海兴等地。西汉初改置济北国。后国除屡改为郡,不久复为国。南朝宋改济北国为郡,徙治肥城

  • 寒氏

    即五氏。春秋晋邑。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左传》: 定公十年 (前500),“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杜注: “寒氏即五氏。”古邑名。又作五氏。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左传》定公十年(前500年):

  • 西大食海

    即今地中海。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2:海外诸蕃国“天竺国又其西有海曰东大食海,渡之而西则大食诸国也。大食之地甚广,其国甚多,不可悉载。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渡之而西则木兰皮诸国,凡千余”。

  • 东路中末右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末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萨尔呼都格一带。

  • 又作刚。战国齐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竈攻齐,取刚、寿,予穰侯”。古邑名。又作刚。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范雎谓秦昭王曰:“夫穰

  • 大昆嵛山

    即昆嵛山。一名姑余山。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北。

  • 勃达岭

    即拔达岭。又名凌山。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唐杜环 《经行记》: “从安西西北千余里有勃达岭,岭南是大唐北界,岭北是突骑施南界,西南至葱岭二千余里。其水,岭南流者尽过中国而归东海。” 岭北流者尽归胡

  • 吕翁山

    一名吕洪山。在今辽宁锦州市南。《清一统志·锦州府一》:吕翁山“在锦县(今锦州市)南十里,一名吕洪山。高二里许,周四十七里。山上有洞。本朝崇德六年,大破明兵十三万于此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