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倾山

西倾山

①在今甘肃漳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9漳县:西倾山“山势绵延,西倾水出焉。或以为《禹贡》之西倾山,非也”。

②又称西强山、嵹台山。亦作罗插普喇山、鲁察布拉山。在今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属秦岭西端。《尚书·禹贡》:“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西北一东南走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洮河、白龙江分水岭。《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西倾山“番名罗插普喇山,近黄河自东折西北之东岸,绵亘千余里,凡黄河以南诸山,无大于此者。洮河发源于此”。


又称西强山。在青海省东部和甘肃省西南边境、黄河东岸。《尚书·禹贡》:“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汉书·地理志》作“西顷山”,《北史·吐谷浑传》作“西强山”,《水经注》、《元和郡县志》作“嵹台山”。处青藏高原边缘。西北—东南走向。海拔 4000 米以上,主峰哲合拉布肖海拔 4510 米。黄河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其西南侧并绕过西侧折向北去,东北麓为黄河支流洮河发源地。


猜你喜欢

  • 东海峪遗址

    在今山东日照市石臼所南八里东海峪村西。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末期和龙山文化早期遗址。面积3.9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黑蛋壳陶杯、陶鼎、石刀等。从其墓葬和文化堆积可以明显看出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向龙山文化早期

  • 后垅

    即今台湾省苗栗县西北后龙镇。本后垅社(见清乾隆间范咸《台湾府志》卷2)。 日本占领期间设后龙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后龙镇。

  • 安军州

    五代时于阗国置,治所在今新疆于田县东北。《新五代史·四夷附录》 于阗:“又行二日至安军州,遂至于阗。”《方舆纪要》卷65于阗:扜罙城“五代时于阗尝置州于此。高居诲云:渡陷河,又西至绀州,于阗所置州也。

  • 朝阳洞

    ①在今河北承德市东、承德县北仓子乡附近山上。《清一统志· 承德府》: 朝阳洞 “在府东南三十七里。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深二十余丈,广二丈余。其东高盈丈,西半之。晓日初生,光射石罅,隔山可见朝阳,义盖取

  • 石夹口关

    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1唐县:石夹口关,“《唐志》:县有石夹口关。昔时戍守处也”。

  • 淮宁县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为陈州府治。治所即今河南省淮阳县。1913年改为淮阳县。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治陈州城(今河南淮阳县城关镇)。为陈州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并改名淮阳

  • 阿昔洞簇长官司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阿西茸乡。《明史·四川土司传》:洪武二十一年(1388),“朶贡生番则路、南向等引草地生番千余人寇潘州阿昔洞长官司,杀伤人口”。即此。后废

  • 八境台

    在今江西赣州市北章、贡二水合流处。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宋郡守孔宗翰作《南康八境图》。苏轼《八境图序》云:“《南康八境图》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作石城,城上楼观台榭,东望七闽,南望

  • 衣锦乡

    在今江西兴国县东北境。明置巡司于此。清名衣锦寨。

  • 涟水坝

    在今江苏涟水县城东南。《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坝上镇 “在安东县治东南,即涟水坝。为淮滨之要津。明置巡司,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