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南县
①北宋宣和三年 (1121) 以龙南县改名,属虔州。治所即今江西龙南县。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 复改为龙南县。
②1912年以虔南厅改置,属江西赣南道。治所即今江西全南县。1926年直属江西省。1957年改名全南县。
(1)古县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以龙南县改名,治今江西省龙南县。属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复名龙南县。(2)旧县名。1912年由虔南厅改置,治今江西省全南县驻地城厢镇。1957年因原名生僻难认,更名全南县。
①北宋宣和三年 (1121) 以龙南县改名,属虔州。治所即今江西龙南县。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 复改为龙南县。
②1912年以虔南厅改置,属江西赣南道。治所即今江西全南县。1926年直属江西省。1957年改名全南县。
(1)古县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以龙南县改名,治今江西省龙南县。属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复名龙南县。(2)旧县名。1912年由虔南厅改置,治今江西省全南县驻地城厢镇。1957年因原名生僻难认,更名全南县。
即今河南项城市西南三十二里范集乡。清宣统 《项城县志》 卷1: 县西有范亭集。
北周武帝时改朐䏰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唐属夔州。《新唐书·成汭传》:乾宁三年(896),攻下夔州,“率(许)存泝江略云安,(王)建将皆奔”。即此。北宋为云安军治。元
即今山东东平县东鄣城集。西周、春秋时为鄣国。西汉置章县。《清一统志·泰安府》: 章县故城 “在东平州东六十里。…… 《旧志》: 今为鄣城集”。
明洪武九年(1376)改峡州置,属荆州府。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长阳、远安等市县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为宜昌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置,治今湖北省宜昌市。属荆
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甘肃康县西北平洛镇。东汉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康县西北平洛。“有蛮夷曰道”(《汉书·百官公卿表》)。属武都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前废。北魏太和四年(480年)于此置平洛
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明史·白圭传》:成化初,镇压刘通义军,“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
①南朝梁侨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寰宇记》卷111江州彭泽县:废天水县“在县东五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云,天水县,梁武帝置,以拟西水县。隋平陈后废,并入彭泽县”。②唐初析上邽县置,属
战国秦置,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南丹江上。即秦之南关。《战国策·楚策一》: 苏秦说楚威王曰:秦“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汉高祖即由武关入秦,子婴降,秦亡。唐移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武关街。唐末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东汉改为沙头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属酒泉郡。东汉改为沙头县。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抗蒙元筑,在今四川合江县西五里安乐山上。《元史·旦只儿传》:至元七年(1270),“进至安乐山,复败宋军”。即此。元废。今山城遗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