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凉楼驿
即今陕西凤县东北草凉驿。《方舆纪要》 卷56凤县: 草凉楼驿,“唐玄宗西幸,尝驻跸于此”。
即今陕西凤县东北草凉驿。《方舆纪要》 卷56凤县: 草凉楼驿,“唐玄宗西幸,尝驻跸于此”。
即今山西偏关县东马站村。《清一统志·宁武府》:马站堡“在偏关县东四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明正德中筑,周四里,高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即今山西省偏关县东马站,地处偏关河西岸。明正德十年(1
即今云南中甸县大中甸坝子。元代称大旦当,属丽江路。《元一统志》临西县:“东北至吐蕃大旦当拔著七十里。”“旦当”为藏语“建塘”的音译转写,意为胜利坝或王子之地。
金初升通西砦置,属巩州。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北八十里。贞祐四年 (1216) 属定西州。元至元三年 (1266) 废。古县名。金时升通西寨置,治今甘肃省陇西县北,属巩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南。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瓮安县南。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
又名駞涧、驰涧。即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三十六里戴沟。《方舆纪要》 卷21: 驼涧 “涧水出駞山,因名”。《梁书·陈庆之传》: 大通元年 (527),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援救涡阳,“前军至驼
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沈村镇。清嘉庆《宁国府志》卷12宣城县:沈村埠“距城四十里”。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六十九里班老乡。1934年 “班洪事件” 中村民曾英勇抗击英军的侵略。1960年根据 《中缅边界条约》 由我国收回。傣语 “班” 为坪, “老” 为酒, 意即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南高峰下。宋《淳祐临安志》卷9:石屋洞“有石洞极高,状似屋”,故名。洞壁原有五代晋至北宋初镌造罗汉五百余尊,毁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在今浙江海盐县南。《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蓝田浦 “在县南三里。浦东有蓝田寨,因名。宋咸平六年,县令鲁宗道重开,以通海潮”。
①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东汉废。②东汉章帝改橐县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一百四里两城乡。因高平山为名。西汉地节三年 (前67) 封丞相魏相为高平侯,即此。三国魏改为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