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祁县
①即苏示县。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后主时为越嶲郡太守,“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嶷诛逢”。
②北周天和三年(568)于废苏示(祁)县置,为亮善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寰宇记》卷80苏祁县:“以苏祁之夷为邑。”隋开皇初改为苏祗县。唐武德时复为苏祁县。后地入南诏。
古县名。三国蜀汉改苏示县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属越嶲郡。西晋废。南朝宋复置,齐废。北周武帝又置。隋开皇初改苏祗县。唐复为苏祁县,后地入南诏。
①即苏示县。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后主时为越嶲郡太守,“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嶷诛逢”。
②北周天和三年(568)于废苏示(祁)县置,为亮善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寰宇记》卷80苏祁县:“以苏祁之夷为邑。”隋开皇初改为苏祗县。唐武德时复为苏祁县。后地入南诏。
古县名。三国蜀汉改苏示县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属越嶲郡。西晋废。南朝宋复置,齐废。北周武帝又置。隋开皇初改苏祗县。唐复为苏祁县,后地入南诏。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牙城镇。明嘉靖中,清湾巡司移驻于此。
1913年改精河厅置,属新疆伊犁道。治所即今新疆精河县。1930年属伊犁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面积1.3万平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资治通鉴》:唐至德元年(756),哥舒翰出潼关,遇安禄山将“崔乾祐之军于灵宝西原,乾祐据险以待之,南薄山,北阻河,隘道七十里”。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
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六十里。《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大龙关“在会川卫城西六十里”。
又名安济桥、大石桥。在今河北赵县南五里洨河上。隋开皇年间,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为我国现存古代大型单孔石拱桥。桥长64.4米。桥拱肩敞开,在大桥的拱肩上,各建两个小拱,桥身构思精巧,既减轻重量,又利于排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剡县 (今浙江嵊县)。辖境相当今浙江嵊县、新昌二县地。八年(625) 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剡县(今浙江嵊州市南)。辖境约当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八年废。
西周、春秋时西戎国名。《周礼·冬官·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据《说文》当为西极之国。
唐置,为羁縻州。治所约在今陕西省北部古长城边。
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东澳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万州图:南有东澳市。
①南朝梁置,治汴城(即下蔡县,在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县地。北魏后废。②北周建德五年(576)改梁州置,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以城临汴水故名。隋大业三年(607)废。义宁元年(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