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翁源县

翁源县

南朝梁承圣末置,属清远郡。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元和志》 卷34: 翁源县“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隋属南海郡。唐武德五年(622) 属洭州,贞观元年 (627) 改属韶州。北宋淳化中迁翁源县西北翁源镇北。景祐五年 (1038) 迁今广东曲江县南北江东之濛里。南宋建炎三年 (1129)移治今翁源县西南翁江北。元初废,大德五年(1301) 复置,改属英德州。治所在今翁源县西北新江镇。明洪武初,迁治今县西翁城镇,属韶州府。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40年迁龙仙镇,即今翁源县。


在广东省北部、北江支流滃江中上游,邻接江西省。属韶关市。面积 2230 平方千米。人口37.6万。县人民政府驻龙仙镇。辖18镇。因县境界滃江水之源,故名。本浈阳县地,南朝梁承圣末析置翁源县,属始兴郡。故治在今县西北,后屡经迁徙。陈于县置清远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清远郡废,改属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番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韶州。五代南汉及宋仍之。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县废,并入曲江,本县设巡检司。大德五年(1301年)一度改设岑水县,同年夏复翁源县,设治长安乡(今翁城镇),属英德州。明、清属韶州府。1914年属岭南道。1920年属广东省。1940年迁治龙仙。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0年属北江专区,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1956年属韶关专区。1959年新丰县及英德县东部并入,迁治官渡。1960年新丰县和英德部分析出,县治迁回龙仙。1970年改属韶关地区,1983年属韶关市。地处滃江谷地,多低山和山间小盆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富林、矿、水力资源。是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农业主产稻,并产小麦、甘薯、油茶、甘蔗、花生、大豆、大蒜等,三华李著名。有煤、铁、钨等矿开采。工业有化肥、棉花、松香、制糖、水泥、电池等厂。多小水电站。106国道以及官灯、坪新、龙始、坝小等公路纵横县境。名胜有如珠岩、梅岩、书堂石等。


猜你喜欢

  • 都武县

    西汉置,属定襄郡。治所似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卓资县间,今地无考。东汉废。

  • 圣母泉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清一统志·登州府》:圣母泉“在黄县东南三里。《县志》: 自石窦涌出,甘洁异常,大旱不减, 居民获灌溉之利”。

  • 圣钟山

    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东北。《清一统志·雅州府一》 “圣钟山”条引《方舆胜览》:“昔有人闻山中有钟声,掘地果得钟。”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5黎州:“《志》云,圣钟山下有古城。昔人于山中闻钟声及五色光

  • 鸡公背山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安顺府》:鸡公背山“在永宁州(治今永宁镇)东,与关索岭对峙。《(贵州)通志》:亦名鸡公背坡。形如鸡背,下临溪涧,山路艰险,往来者视为畏途”。

  • 析木县

    辽置,属辽阳府。后为铜州治。治所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四十里析木镇。金皇统三年 (1143)改属澄州。元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南析木城,为铜州治。金皇统三年(1143年)改属澄州。元废。

  • 隆德砦

    北宋庆历三年 (1043) 改羊牧隆城置,属德顺军。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南将台乡南火家集。金升为隆德县。

  • 下茂墟

    即今福建沙县西北夏茂镇。《清一统志·延平府》“华岩墟”条下:“下茂墟,在县北六十里。”

  • 太极宫

    ①即白云观。在今北京市广安门外。金泰和三年(1203)改天长观为太极宫。元初长春真人邱处机应太祖之召,涉沙漠至雪山后还燕京(今北京),居住于此。太祖二十二年(1227)改称长春宫。②在今陕西西安城北部

  • 龙木头都留等十二族军民千户所

    元置,属松潘宕迭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四十里。明于此置陇木头长官司。

  • 安夷郡

    ①北魏置,属东秦州。治所在长蛇县(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香泉河流域)。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部。隋初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思州置,治所在务川县(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辖境相当今贵州沿河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