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苛镇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罗定州》: 罗苛镇 “在东安县东南六十里芙蓉都。明洪武元年置巡司,属新兴县,在县北四十里。宏治八年筑城,万历中割属本县。本朝雍正八年,移巡司驻西山”。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罗定州》: 罗苛镇 “在东安县东南六十里芙蓉都。明洪武元年置巡司,属新兴县,在县北四十里。宏治八年筑城,万历中割属本县。本朝雍正八年,移巡司驻西山”。
即今云南宜良、澄江、呈贡三县间之阳宗海。唐代称新丰川大池。唐樊绰 《蛮书》卷2: “新丰川亦有大池,甚广。”
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77安乡县:大鲸湖“延袤数十里,下流入澧江,而达于洞庭”。《清一统志·澧州一》:大鲸湖“昔有人渔于此湖, 一日忽雨雪, 有大鲸跃波间,故名”。
即今山东茌平县东南三十五里杜郎口镇。民国《茌平县志》卷2有杜郎口。
北宋置,属公安县。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清置巡司于此。
明永乐三年 (1405) 升湾甸长官司置湾甸御夷州,直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清代属永昌府。民国初年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升湾甸长官司置,治今昌宁县湾甸镇。辖境相当今云
①指长江入海处。《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五年 (919),吴越王镠攻吴常州,徐温拒之,“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即此。②一作鳖子门。系春秋至明代的钱塘江入海口,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坎山镇与赭山镇之间
亦作古泥山、古宜山。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五里。《方舆纪要》卷109怀远县“九曲山”条内:“《志》云:县境有古尼山,峰峦环抱,岚气凝聚。”
在今云南嵩明县南,杨林西南十里。《明一统志》卷86云南府:乌纳山“有石若马头,土人以乌纳名之。山周百余里,西距呈贡,东接宜良,水草宜牧”。
本台湾土著番社,傍大肚溪入海口。即今台湾台中县西南大肚乡。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南大肚乡。本土著番社,傍大肚溪入海口。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古黄河上。北魏于此置四渎关,因四渎津为名。《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流径四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始自是出,东北流径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