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罗山

罗山

①又名崇仁山。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北,与丰城县交界处。《寰宇记》 卷110抚州崇仁县: 崇仁山“在县西四十一里。旧名罗山,天宝六年敕改为崇仁山”。《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崇仁县: 罗山,“ 《旧志》,跨抚、洪、吉三州之境,以晋道士罗文通学仙于此而名。绝顶有石仙寺。下有池,冬夏不竭。一名池山”。

②在今山东桓台县南。《方舆纪要》 卷31新城县“马公山” 条下: 罗山 “状如罗城,因名”。

③又作骡山。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二十五里罗山。《魏书· 地形志》: 东牟郡惤县有 “罗山”。元于钦 《齐乘》 卷3 “招远县” 条下: “有罗山,金人初置罗峰镇。”

④在今河南罗山县南。《元和志》 卷9罗山县:罗山 “在县西南九里”。《方舆纪要》 卷50: 罗山“峰峦环抱,隋因以名县。亦谓之龙山,又名小罗山。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

⑤在今甘肃正宁县西南。《寰宇记》 卷34: “罗川水出罗山。” 《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罗山 “相传唐天宝初,获玉石真人像二十七于此”。

⑥又名蠡山。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罗山。《清史稿·地理志》 固原州平远县: “西北: 罗山。”山分南北两段,北段称大罗山,南段称小罗山。东麓有明庆王朱㮵及其后裔陵墓。 为宁夏自然保护区。


(1)在山东省招远市东北部,与龙口市交界处。西汉称阳丘山。东汉称锣山,后谐音成罗山。东西走向。最高峰海拔753米。主要由花岗岩、石英岩构成。林木以松为主,间有刺槐。东麓富金矿。主峰南侧海拔650米处有古迹“仙门石洞”(又称斑仙洞),还有日觉观和丘处机修炼遗址。建有罗山林场。(2)又称大罗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同心县城东北面。分南北两段,东西麓均为断层。北段称大罗山,南北走向,主峰海拔 2625 米,为区内重要天然林区之一。东麓有明王陵,由庆王陵及庆王后裔的13座陵寝组成。南段称小罗山,主峰海拔 2201 米。东坡陡直,西坡缓平。山麓洪积扇发育,水泉众多。


猜你喜欢

  • 平阳县

    ①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置,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元和志》卷12临汾县:平阳县“在平水之阳,故曰平阳”。秦汉属河东郡。三国魏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废,太和十一年(4

  • 金头山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69大昌县: 金头山在 “县 (旧治大昌镇)东北四十里。山势高耸,冬月积雪不消”。

  • 普州

    北周建德四年 (575) 置,治所在安岳县(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隋大业二年 (606) 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普州。北宋徙治

  • 中平墟

    即今广西象州县东中平乡。清乾隆《象州志》卷1:“中平墟在仁义村后,离城七十里。”

  • 鼎山场

    即今四川巴中市南鼎山镇。川陕革命根据地长胜县曾迁治于此。

  • 尔州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兴州后屯卫

    明洪武中改兴州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永乐元年(1403)移治三河县(今河北三河市)。后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今河北省承德市西滦河镇西南喀喇河屯。属北平行都司。

  • 玉案山

    ①在今云南昆明市西。《方舆纪要》卷114云南府昆明县:玉案山在“府西二十五里。一名列和蒙山。山秀丽,多泉石,南去滇池十余里,远望出西南诸峰之上。一名寨盘山。下有菩提山泉”。②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北,洱海之

  • 天房

    亦作天堂、天方。又名默伽、麻嘉。即今沙特阿拉伯之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城。《元史·郭侃传》:丁巳岁(公元1257年),攻乞石迷部,“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

  •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福建行中书省置,治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清称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