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绵 (緜) 州

绵 (緜) 州

隋开皇五年 (585) 改潼州置,治所在巴西县 (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元和志》 卷33绵州: “因绵水为名。” 大业三年 (607) 改为金山郡。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绵州,天宝元年 (742)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绵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罗江上游以东、潼河以西江油、绵阳间的涪江流域。宋徙治今绵阳市。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巴西县入州,属潼川府。明洪武十年 (1377) 降为绵县,十三年 (1380) 复升为绵州,属成都府。清雍正六年 (1728) 升为直隶州,属四川省。辖境扩大至今绵竹、德阳、梓潼等市县地。乾隆三十五年 (1770)移治今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嘉庆六年 (1801) 复移治今绵阳市。1913年废,改本州为绵阳县。盛产井盐。


猜你喜欢

  • 牛武镇

    清置,属鄜州。即今陕西富县东北四十里牛武镇。道光《鄜州志·舆地部》:牛武故城“(汉)董翳步将筑城练兵, 畜牛以备用,故名”。在陕西省富县东北部、牛武川西岸。面积450平方千米。人口 7200。镇人民政

  • 美坪峒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五十里。旧为桑植安抚司驻地。《清一统志· 永顺府》: 美坪峒 “旧桑植安抚司,领美坪、朝南、那步、人士、黄河、鱼龙、夹石、苦南、杆坪、蚕寮、金藏、拓山、烂洞、黄家、板山、龙潭、书洛等

  • 阴山县

    ①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东。南齐废。②西汉置,本名阳山县,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攸县西南。三国吴属湘东郡。隋省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南云州。 贞观元年(627)废。③唐天

  • 色必塘

    一作色必口。即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二百六十里色皮口。清道光《新疆识略》卷2巴里坤:色必塘“东至噶顺塘八十里”。

  • 白遂河

    即白河。在今北京市东北部。《辽史·地理志》 顺州:“有温榆河、白遂河。”

  • ?嘉千户所

    元至元中置, 属威楚路。 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嘉。明改置��嘉县。

  • 梅尧臣墓

    在今安徽宣州市南郊双羊山麓。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宣城 (今宣州市) 人。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嘉庆五年 (1060) 卒于京师汴京 (今河南开封),次年归葬于此。有墓碑、墓

  • 八里坌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北八里乡。清雍正九年(1731)于此置八里坌巡司。同治《淡水厅志》卷2:八里坌山“山凡八面,故名”。八里坌因山为名。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本台湾土著番社。台湾北部开拓之初,此地为一

  • 径山

    ①在今浙江余杭市西一百二十五里。宋 《咸淳临安志》 卷25引 《径山事状》: “山乃天目之东北峰,有径路通天目,故谓之径山。” 山有东、西二径、凌霄等七峰。旧有径山寺,唐宋时颇负盛名,为禅林之冠,后废

  • 宾川州

    明弘治七年 (1494) 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地置,属大理府。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1913年废为县。明弘治六年(1493年)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置,治今云南省宾川县南州城,属大理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