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夷
明时称荷兰人为红夷。明张燮《东西洋考》卷5“美洛居”条:“红夷虽主美洛(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每一二载大众辄返国,既去复来。吕宋王兵抵境外,值红夷空国言返,斩关以入,遂杀美洛居酋,立所亲信主之。红夷继至,复破吕宋酋,逐之去,更立美洛居酋子为嗣。”
明时称荷兰人为红夷。明张燮《东西洋考》卷5“美洛居”条:“红夷虽主美洛(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每一二载大众辄返国,既去复来。吕宋王兵抵境外,值红夷空国言返,斩关以入,遂杀美洛居酋,立所亲信主之。红夷继至,复破吕宋酋,逐之去,更立美洛居酋子为嗣。”
即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二十里大河镇。清余名芳《黄梅兵事续纪》:咸丰四年(1854)十月,清军塔齐布、罗泽南败太平军陈玉成于“大河铺”。
北宋淳化元年 (990) 建,在今广东广州市北白云山麓。唐李群玉有 《登蒲涧寺后二岩》 诗;北宋苏轼有 《广州蒲涧寺》 诗。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滴水岩。今毁。北宋苏轼有《广州蒲涧寺》诗。
即郪水注入涪江之口。今四川蓬溪县西南六十里郪口乡。《宋书· 刘道济传》: 元嘉十三年 (436),萧汪之将兵攻程道养义军,“军次郪口,帛氐奴斩伪卫将军司马飞燕归降”。即此。《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三
在今山西文水县东。《新唐书·地理志》:文水县 “西十里有常渠。 武德二年, 汾州刺史萧引文水 (今文峪河) 南流入汾州”。在今山西省文水县东。《新唐书·地理志》:汶水县
①在今河北滦平县西南二十里。清于此设把总驻守。《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滦平县有“马圈子”镇。即此。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马川子乡。清康熙年间为靖边军牧马场。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正东迤南距城八
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磁村镇。原称磁窑务,旧为淄川县重要集市之一。明嘉靖 《青州府志》 卷11: 磁窑务集,“山南通莱芜,西通章丘,去淄川二十里”。集镇名。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部偏南。磁村镇人民政府驻地
在今陕西洋县东。《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小城固南,州治大城固,移县北(按《清一统志》引作“移县治此”),故曰小城固。”
即浮山。又名浮烟山。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二十里符山。《方舆纪要》 卷36平度州潍县: 程符山,“相传公孙宏贫时牧豕处”。乾隆 《潍县志》卷1: 程符山 “原名浮烟山,后以山隶程符社,故名”。
北周宣政元年 (578) 置,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以洺水为名。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唐武德初复名洺州。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鸡泽、永年、曲周、丘县、肥乡、武安等市县地。天宝元年 (74
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北四十里,与乌龟山对峙。山下水气上腾,时有云雾瀰漫,故名。以安化有云雾山,故此称小云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