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睢阳县

睢阳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西汉初属梁国,文帝时为梁国国都。《史记·梁孝王世家》: 景帝时,吴楚七国反,“梁孝王城守睢阳”,乱平,“广睢阳城七十里”。即此。北魏为梁郡治。隋开皇十六年 (596) 为宋州治。十八年 (598)改为宋城县。大业初为梁郡治。唐为宋州治。北宋为应天府治,建为南京。金承安五年 (1200) 复为睢阳县,为归德府治。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为宋城县。元复为睢阳县,仍为归德府治。明洪武初废。

②南朝宋大明八年 (464) 改寿春县置,为南梁郡治。治所即今安徽寿县。北魏改为寿春县。

③北魏改睢陵县置,为济阳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后为济阴郡治。北齐改为池南县。


古县名。(1)秦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为砀郡治。以在睢水之阳得名。汉、晋为梁国治。西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梁孝王守睢阳拒之。乱平,“广睢阳城七十里”(《史记·梁孝王世家》)。北朝为梁郡治。隋开皇初属亳州。十八年(598年)改名宋城县,金承安五年(1200年)复旧,为归德府治。明洪武初省入归德州。(2)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改寿春县置,治今安徽省寿县。属南梁郡。北魏复改寿春县。


猜你喜欢

  • 银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银州置,治所在儒林县 (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乡)。辖境相当今陕西米脂、佳县和榆林市东南部、横山县东部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银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银州置,治儒林县(

  • 董塘陂

    又名董唐渊。在今河北曲周县西北。魏晋时导漳水入陂,为灌溉之利。《元和志》 卷15洺水县: 董塘陂,“晋龙骧将军刘牢之救符丕,追慕容垂大军于董塘泉,即此陂也”。后堙。

  • 牛岩铺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北鹿鸣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彭水县:牛岩铺“在县北一百里”。

  • 米州

    ①唐武德七年(624)以靖州改置,治所在高安县(今江西高安县),旋又改为筠州。八年(625)废。②唐贞观五年(631)置,治所在米川县(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黄河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

  • 盛家糠

    即今湖北谷城县西南二十六里盛糠镇。清有把总驻守。

  • 幽王城

    即戏亭。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三十里。宋敏求 《长安志》 卷15临潼县: 幽王城 “一名幽王垒,在县东南戏水 上。城方八尺,周二百八十步”。即“戏亭”。

  • 柳林川

    即今河北宣化县北盘常河。《明史·常遇春传》: 洪武二年 (1369),常遇春攻克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即此。

  • 烟溪场

    即今四川通江县北烟溪乡。清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烟溪场 “离城一百里”。1933年川陕省烟溪市苏维埃驻此。

  • 汴京路

    金初置,治所在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及原阳、延津、封丘等县以南,淮河以北,河南阌底镇及崤山、熊耳山以东, 山东曹县、武城、鱼台、安徽砀山县及西淝河以西地区。贞元元年(1153)改

  • 虎啸山

    亦名虎象山、虎相山。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十里渠江岸边。《元史· 张庭瑞传》: 中统二年(1261),“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瑞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兵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