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湛卢山

湛卢山

在今福建松溪县南。《宋书·州郡志》 建安太守: “闽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 《新定九域志》 卷9建州有湛炉山,“ 《图经》 云: 昔湛王铸剑于其上,因而为名”。《清一统志·建宁府》 引 《旧志》: “山在县南二十里,接政和县界。山形峭拔,尝有云雾凝其上,炉冶遗迹尚存。”


又称湛炉山、湛庐山。在福建省松溪县境。主峰湛云峰(1230米)距城12千米。群山逶迤,重峦叠嶂,有湛云、玉女、剑炉三峰峙立。相传春秋时,欧冶子曾在山上铸剑,以为越王所铸五剑之一湛卢为山名。《宋书·州郡志》引张勃《吴录》:“闽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新定九域志》建州:湛炉山“《图经》云,昔湛王铸剑于其上,因而为名”。山中有炉岩、试剑石、铸剑炉、欧冶祠、欧冶洞、湛卢峰、断碑等十六胜景。山顶有古刹清凉寺,始建于唐神龙年间。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等建筑。寺南原为宋宝文阁待制陈戬祠,后改称大奶殿。


猜你喜欢

  • 雍泔水

    即今四川丹棱、洪雅二县境之安溪河。《寰宇记》 卷74洪雅县有澭甘水。《方舆纪要》 卷71丹棱县: 雍泔水 “在县南二十里。下流合青衣水。《州志》: 蛮语药曰雍,浆曰泔。是水可以愈疾,而甘美如浆也”。

  • 飞泉岭

    在今广东丰顺县南蓝田。《清一统志·潮州府》 “飞泉岭”条引《广东通志》:“岭在揭阳山西。壁立万仞,周数十里,层峦叠��,人迹罕至,有泉飞空而下,如瀑布。因名。”

  • 土南前旗

    土尔扈特南前旗的简称。俗称妥日札萨。清置,属土尔扈特部。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境。《清史稿·地理志》 南前旗:“牧地当大哈柳图河之南,小哈柳图河之北。东至古鲁半博尔齐沙拉图,南至黄河,西至宗科尔

  • 东北四省

    民国时代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总称为东北四省。

  • 烽台 (臺) 山

    亦名柏山。在今辽宁朝阳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一》: 柏山 “亦名烽台山。山有十六峰,盘郁四十余里。山顶有辽安州城废基,断井颓垣,犹可辨识,山半有辽买岩寺旧址,乾统八年耶律劭碑尚存”。

  • 平茶水

    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平江河,为梅江河上源之一。《方舆纪要》卷73平茶洞长官司:哨溪在“司治东南……满溪在司西南十里,亦出白岁山,以水常溢不竭也,合流而东北曰平茶水,至酉阳东南,会于酉水”。

  • 大奚山

    亦作大溪山。又名大渔山。即今香港西南大屿山(大豪岛)。《舆地纪胜》卷89广州:大奚山,“《南海志》,在东莞县海中,有三十六屿,居民以鱼盐为生。《朝野杂记》云:大奚山者在广东岛中,庆元三年提举徐安国捕盐

  • 汶溪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贵州天柱县东北五十里。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末置,治今贵州省天柱县东北。属湖广都司。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 望楼港

    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望楼河口望楼港。明正德 《琼台志》 卷6崖州: 望楼港 “在州(治今崖城镇) 西八十里。水自抱里村岭下,流经望楼村入海。番国贡船泊此”。村名。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

  • 大石墙山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清光绪《畿辅通志》卷65:大石墙山“在独石口东南一百九十里。山产石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