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口
亦作浦口。古涌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 “ (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410),刘道规讨桓谦,“檀道济先进陷陈,谦等大败。谦等单舸奔荀林,道规追斩之,还至涌口”。即此。
古涌水入江之口。在今湖北省洪湖市长江北岸。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刘道规败后秦将苟林于涌口,即此。
亦作浦口。古涌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 “ (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410),刘道规讨桓谦,“檀道济先进陷陈,谦等大败。谦等单舸奔荀林,道规追斩之,还至涌口”。即此。
古涌水入江之口。在今湖北省洪湖市长江北岸。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刘道规败后秦将苟林于涌口,即此。
又名扎西奇寺。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二里处,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拉卜楞”是藏语 “拉章” 的转音。“拉章” 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寺院占地一
即今山东高密市西四十里双羊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高密县西有双羊店。
又作干陁利、近陁利、斤陀利、乾陀利。或误作于陁利、于陀利。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一带。一说在马来半岛,或认为是吉打的泰米尔文Kadaram的译音,或认为指霹雳州的金丹。《梁书·南海诸国列传
①一名向阳峡。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42汾阳县: 金锁关 “岩崄插天,中断如辟,为汾水咽吭。汉、晋以来戍守处也。明初置巡司,寻废。隆庆初增筑关城,设兵防御,颇为严固”。②即今陕西铜
亦作平冈。即平刚县。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晋书·慕容皝载记》:咸和九年(334)“皝遣其司马封弈攻鲜卑木堤于白狼,扬威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 皆斩之”。
从辽宁黑山县南大虎山,北至通辽(今属内蒙古)。全长251.7公里。为京奉铁路支线。1921年动工修筑,1927年建成。
元初改济南府置,属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历城县 (今山东济南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章丘、邹平、济阳、商河、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利津等市县及滨州市部分地。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朱元璋
北宋政和八年(1118)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宣和四年(1122)废。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置,元改定安县。后复名邛水县。明洪武五年(1372)改置邛水长官司。1913年复置邛水县,
即今四川广元市西之白龙江。《方舆纪要》卷68剑州: 黄沙江 “在州北百五十里,即白水江也。自青川所流入州界,经黄沙坝,因名。又折而东,至昭化县,入嘉陵江”。
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北邙山以南。高贵乡公曹髦为魏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正始五年(244) 封郯县高贵乡公。齐王废后,立为皇帝。《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 载: 甘露五年 (260),“五月己丑,高贵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