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安镇

海安镇

本海安县,后废为镇。北宋属海陵县,即今江苏海安县。明、清置巡司于此。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改海安县。


(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新通扬运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17.5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人口11万。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置海安县,为县治;后县废。唐太和五年(831年)置海安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置海安镇。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为海安县治。1952年设海安区,1958年改公社,1965年复置镇。1995年田庄、海南、海北三乡并入。产稻、小麦、蔬菜、蚕茧等。有机械、丝织、纺织、建筑、电子、化工、造纸、印刷、酿造、服装等企业。通扬、通榆运河及328、204国道经此。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韩紫石故居,苏北区党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及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等。(2)在浙江省瑞安市东部,东邻海。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所,人口7850。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千户所,名海安所。镇名渊此。1931年置海安镇,1935年为海冈乡,1949年称海安乡,1956年省入场桥乡。1964年为海安公社,1984年复为乡,1993年改置镇。境内大部为水网平原。产稻、糖蔗。为新兴工业城镇,有陶瓷、五金、紧固件、标准件等厂。有公路与温分公路连接。古迹和纪念地有海安所城海阳门、蔡雄纪念馆等。(3)在广东省徐闻县南部,临琼州海峡。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埠,人口8110。港口建于北宋,原名博涨。明改海安,取“海疆安宁”之意。民国时曾建镇。1950年属徐闻县第一区。1958年属附城公社,1961年析置水上公社。1974年改称海安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琼州海峡北岸玄武岩台地区。主产稻、甘蔗、蔬菜。有船舶维修、制砖、石灰等厂。琼雷交通要道。为207国道终点。有渡海轮渡码头。名胜古迹有杏磊古港、石灵寺、响水潭瀑布。


猜你喜欢

  • 威远军

    ①唐置,在荣州 (今四川荣县)。《新唐书·地理志》: 荣州 “有威远军”。后废。②亦作威远镇。唐置,在威远县 (今四川威远县)。《元和志》 卷33威远县: “威远镇在县城内。”后废。

  • 弥陀寺市

    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南弥市镇。清光绪 《荆州府志》 卷4 《乡镇》: “弥陀寺市,在 (江陵) 县西南虎渡汛,距县七十里。江南里中最盛之地。”

  • 封台 (臺)

    在今河南开封市南。《方舆纪要》 卷47开封府祥符县: 封台 “在南薰门外。洪武初,幸汴时所筑”。

  • 关西镇

    北宋置,属华阴县。在今陕西华阴市东。《清一统志·同州府二》:关西镇“以在潼关之西,故名”。(1)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因在潼关之西,故称。为豫、陕交通要冲。《金史·地理志》:华州华阴县领

  • 皋兰山

    ①亦作鹿颈高阑。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高栏岛。旧属香山县。明嘉靖 《香山县志》 卷1: 海洋诸岛有皋兰岛,“其民皆岛夷也”。②一名五泉山。即今甘肃兰州市南皋兰山。《元和志》 卷39兰州: “取皋兰山以为名

  • 赤石县

    西魏置,属淯阳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北周废入黄土县。

  • 花桥河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8永平县:花桥河“源出博南山,下流入于银龙江”。

  • 马崖子寨

    在今甘肃岷县西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水磨沟寨“在卫城北五十里。又北二十里有马崖子寨。以上诸寨俱有官军防守”。

  • 明都泽

    即孟猪泽。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虞城县西北。《周礼·职方氏》: “其泽薮曰望诸。” 注: “望诸,明都也。在睢阳。” 唐中叶时湖面周回五十里。元以后逐渐堙废。

  • 阔即

    今青海久治县西北。《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 “河行昆仑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阔即及阔提,二地相属。”